无题
(2011-06-05 20:06:39)
标签:
唐小冲乱弹倦怠育儿教育杂谈 |
对生活的感悟程度跟人的感悟能力有关,不过感悟是一定离不开生活本身的。比如我常常对家有子女的父母家长们说:最好的孩子,不是一时半会儿成绩如何好的,而是那些总是兴致勃勃忙活着自己的事情的孩子。这个观点几乎得到百分百的家长同意,那是因为这个结论就来源于我和我周围的生活。
当我兴致勃勃忙活的时候,心情一般来说会非常好。而心情一好,脾气也跟着好;脾气一好,对一般不触及我底线的任何滋扰甚至是冒犯,我都能一笑而过。相反,如果我无所事事或者有事情却不想忙活的时候,我或许就能变成一根针。针,轻如鸿毛,体积更是可以忽略不计;可是,谁敢贸然跟针较劲?所谓一针见血,所谓绵里藏针,那就是在说针的不可忽视,针是危险的。于个体是这样,于整个社会也是这样。所以,我喜欢的宝宝是兴致勃勃的。他可以是兴致勃勃地学习某样东西、写功课;也可以是兴致勃勃地在钻研电器说明书,或者是在兴致勃勃地下载和安装软件。我一直以为,我的孩子,不是仅有功课好就算好的。功课好的效应,只能维系几个年头或一个周期,比如青春期;而兴致勃勃的状态,却能使一个人终生都生活得快乐而充实。
因为职业是大学老师的关系吧,我常常有机会扮演知心妈妈,与同是父母的人们谈个人生和人生的教育问题。其实我并不喜欢免费扮演人师的角色,但是绕不过去的时候,我却也不愿说假话。有的家长全副身心都用在了孩子的功课上,以至于对孩子暂时的比较出色的功课成绩沾沾自喜。对此,我并不完全以为然。成绩好,并且好到足够顺利冲破高考起录线,那是相当幸运的一件事,怕就怕这个“好”仅仅是家长全力以赴“大水大肥”浇灌出来的。这样的好不仅难以为继,而且很容易令孩子对学业产生逆反心理。因为这个好成绩不是孩子自主争取来的,所以它并不能增加孩子的成就感。而人愿意活着、并且愿意长命百岁的活着,是因为生命里有一种创造成就快感的内在驱动,这是生命的动因。就仿佛小孩学步。才学会基本的甩胳膊抬腿,他就已经迫不及待要摆脱羁绊去走自己跌跌撞撞的人生第一步了,即使摔得鼻青脸肿也乐此不疲。通过对幼儿趔趄学步的观察,我们发现其实教育的问题就是个引导与陪伴的问题,不是吗?
然而,孩子千辛万苦地被我们抚养长大了,做父母的却已然忘记孩子有“走自己的路”的天然需求。学习也好,社交也好,为数不少的家长往往无孔不入地总是试图在其中体现自己的意志。哪怕就是孩子写个课后作业,做父母的也要守在一边替孩子翻书。所以,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往往多是些缺乏责任心的孩子。这些孩子,往往对任何事情都缺乏热情。因为他们知道,自然会有人替他收拾残局的,而那人当然是自己的父母。相反,如果除了学习不好,对别的其它事情仍保有高度热情的孩子,那只说明他暂时还没有认识到学业对其生活乃至生命的重要性而已。这样的孩子,应该说情况并非糟糕到如一般家长的主观想象。因为,这样的孩子即使不按常理出牌、真的造成高考落第,那又有什么了不起。谁规定人人都必须上大学?是吧?放手让孩子去追求自己喜欢的,让他成为真正的自己,从小处说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从大处说,这是让孩子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人生远比父母阴影下的人生具有意义。
从前,我有个邻居,他的十五岁儿子死活不愿意继续念高中。为此,那个暴躁的父亲不止一次地对儿子施以老拳。这件事惊动了包括我在内的几个邻居。原来,是这个儿子认为,与其读三年高中仍然考不中大学,不如早早找一家技术学院,去学自己喜欢的手工工艺。因为这个孩子严重偏科,上大学估计的确很困难,但他有一手能将任何破布、树枝、木片等废物都变成工艺品的特殊才能,基本上是属于天生的能工巧匠那类人。这才想起,每年的元宵节,学校操场上那些最大、最炫的工艺风筝就是出自这个孩子之手。后来,这个家长不得不接受了孩子的主意。现在,这个孩子成了一位出色的室内装饰师傅,亦工亦艺,钱并没少挣,却活的很开心。
人的生命,并非一个模子出来的大工业化产品,所以,幸福没有模板。而人最好的状态,应该是始终兴致勃勃。那么与之相反,人最糟糕的状态,是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致。我以为这就是倦怠。倦怠的出现并非一日之寒。但可以肯定的是,出现这种最糟的状况,根源在家长那一方。一定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出了问题。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什么状态的孩子,都不是天生的。在孩子的倦怠背后,一定有着旷日持久的影响。也许,你是个追求完美的家长。孩子从来都没有从父母那里获得过真心地赞美;也许,你是个粗心的家长。孩子遭遇最初的挫折时,你不仅没有给他信心和勇气,反而让他雪上加霜,以至于从此惧怕失败;也许,你是个忙碌的家长。那些普通的、多数孩子都拥有的温暖与支撑,你却从来没有给予过他,从而使他倍感失落乃至自卑。总之,孩子的任何缺陷,一定都能在家长身上找到出处。
做家长,也是需要学习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