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德说

(2010-05-14 20:20:30)
标签:

唐小冲

谈师德

杂谈

   第一次登上这所大学讲台的时候,我给学生们出了两道问卷调查题目。我说,我想知道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在以往的任课老师里你们最喜欢谁;

 

   无记名的答卷“呼啦”一声就收齐了(学生超喜欢答问卷题,我不明白其中缘由)。关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可谓精彩纷呈,以至于在这里不胜枚举;而关于第二个问题,答案却渐渐明朗,因为它们总是趋同于一个或几个共同的名字。

 

    我的学生告诉我:之所以最喜欢谁谁,是因为谁谁“人好”,而不是我原来主观臆想的才华横溢啊,人超级有风度之类的。他们说,谁谁是真的“对学生好”;所以,对谁谁这样的恩师,他们“绝对不能辜负”(这样的词总是会令我动容)。

 

   这是些青葱、纯洁得令人羡慕的青年学子。他们用的是最通俗的两个“好”字,我却以为他们已经比较准确地诠释了关于师德的精髓要义。

 

   师德,隶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却是道德阵营里最引人注目的金字塔,因为职业道德的层次应该高于人的基本道德。人好,就是人品纯正;对学生好,就是真正把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即成长)放在首位,可谓师德高尚吧。而高尚的人品道德,无疑是培育和滋养高尚师德的土壤。因为教师所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与任何其它职业不同,它关乎人的心灵与成长,因而教授便成为世界上最艰深、门槛最高的职业。而其它职业,比如韩小深之流的医生职业。只要他上班时能够恪守“救死扶伤”的医务道德,加上技术精良,一刀下去能药到病除并且不滥收药费;那么,下班之后,管他是耍流氓充地痞呢,都不太有损于他作为一名称职医生的资格。

 

    然而,对韩小深之类的道德标准对教师就行不通。除了有能力对学生传授经验、知识与技能之外,教师还必须品行端正。至少在学生眼里,教师绝对不能行为出格,有伤风化。这一点,除了约定俗成之外,任何学校都有明文规定的条款,比如《教师守则》之类。

 

    那么,师者和师德究竟是什么呢?千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里的表述。他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相比之下,我却更认同西汉著名学者杨雄在《学行》里关于师者的论述。他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是的。传道,授业,解惑,只是为人之师的职责;而为人师表,不仅要博学授业,还将在道德上成为学生的表率。能够成为表率的老师,是“人师”;只能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是“经师”;而杨雄说,经师易遇,人师难求。

 

    首先,为人师表的人必须有一颗爱心。这个爱是大爱。它分两个层面。其一,是对职业的。既然成为一种职业,那么它就成为从业者衣食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所以,教师的行为操守必须要与这份职业回馈相符合,这是所有职业道德共同的要求。其二,就是对学生的爱。这个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它不能仅仅流于热情与慈祥的关注。师生之间不存在天然的血缘关系,老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契于心灵的滋养与渗透。因而,它比父母之爱严厉、从而也更具有力量,而且还有一种对“结果”达成的牵引。也就是说,教师之于学生的爱,是有目标的;这个目标却又不是功利性的。因为没有功利性,教师对学生的爱还应该是公平的,一视同仁的。爱学生,应该成为教师的本能。

 

    其次,为人师表必须精通业务,拥有与其身份相符的知识技能。因为教师之于职业和学生的爱,是要以实现其“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能来体现的。没有相应的知识技能而言为人师表,那是荒谬的。相反,能称之为人师的,必然是精于业、成于行的。

 

    所以,品学兼优是做教师的首要之选。因为品学兼优的人,往往在其成长与成熟的岁月的源头,有着来自于师德的滋养与优秀心灵的传承。如果还有热爱,那就是锦上添花。而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勤奋并耐得住寂寞的。因为教师的工作,是琐碎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付出并不能立竿见影获得成就。读书,查文献,写教案,制作课件,课堂讲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教师、尤其是大学教师,所从事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事关学子的成长与人心的丰盈。所以,任何一个环节的瑕疵都可能造成不可愈合的伤害。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尊师重教优良传统的国度。有句俗语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说的是学生对老师的感恩。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对师恩的感激也是要有依据的。最好的教师,不是获得几个奖项就能够树立或确认。如果几十年后,当学生在回忆往事的时候,还记得并感恩于某位老师对他们巨大的影响力;老师的学问成就了学生最初的学养功底,老师的师德风范雕刻了学生生命的魂灵品位,那么,这样的教师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代宗师。这样的师者之爱,是超越了父母之爱的博大、无私的爱,所以才具有更长久的激励力量与传承的魅力。

 

    师者,还应该具有宽广、无私的胸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应该成为教师的追求,而不应该变成教师的刺痛。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兢兢业业殚精竭虑的结果,的确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所以,这才有亚里士多德向他的老师柏拉图说“我爱我师,但更爱真理。”老师的胸怀就是有容乃大和无欲则刚,就是举起别人,奉献自己。

 

   总之,关于师德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东汉时的严子陵,厌倦名利,高风亮节。北宋政治家范仲淹敬仰其为人,曾为之修建祠堂,并作词为记。词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想,这四句话应当成为师德之最高境界的文学表述。

 

   然而。法国作家布封说:风格即是人。所以,对于从教之人而言,认同什么样的师德标准并不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怀揣良心,对学生一视同仁地不吝付出,才是最迫在眉睫的实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只是个转载
后一篇:时日如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