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上海世博会生活记录杂谈 |
四月二十三日早晨。
不到八点,我就站在路口了。伸手拦了一辆出租车,开车的是个女司机,剪着一头参差不齐的短发。虽然讲着一口上海话,却丝毫感觉不到本地女子常有的那种软软的甜甜的嗲。而我无论在任何地方,都能从普通话里听出上海那一丝丝特有的腔调。我发现,我还是比较喜欢女人有点儿嗲的。
拎着相机,我坐到了司机后面的座位上。身上除了三百元钱、手机和钥匙,就是这个相机了。
女司机瓮声瓮气地问:到哪里?
我答:世博园。
今天,我拿的是世博观摩专场票。单位统一的集合时间,大概在八点半。我生怕女司机不会走路而影响我按时与同事会合,就说,世博园区你会走的吧?
女司机显然对我的问题并不意外。她说,走是没有走过;但是,肯定能走得到那地方。
如是也好。就此安心坐下。
女司机一边打量着路上的标示一边小心开着车。在等一个红灯的时候,她扭过头问我:你是去参观世博会的?得到肯定答复之后,她叹息着说:一个世博会有什么好看的?我看呐,也就是你们这些有钱人闲得无聊才想着去看;
我想跟她说,我并不是富人,世博会也是值得一看的;但看着她在逆光中雄壮的背影和那一头枝枝丫丫的短发就噤了声。想起远在山东、号称博览群书的拥炉吟雪。有一天这厮竟问我:冲啊,你们上海那世博会,有不有骡子和马的交易场啊?
记不得当时我是怎么回答的了,反正我是捏紧了拳头。不过,一想到电脑屏幕又不是他家的,我的铁拳就终是没有真的落下。
当前方出现“长青北路”路牌的时候,女司机说,恐怕不能再向前了。因为世博园有交通管制,不知道出租车能不能靠近;
可是,我手里入场券上的示意图告诉我,世博园的入口好像不在此地;于是,就要求女司机继续往前再开一段。终于,看见了维持次序的警察。警察示意所有的车辆都在桥下大拐调头,乘客可以就此下车;因为这条路的右边,就是世博园的7号门了。
特别留意了一下,这个门的确切位置是常青北路交雪野二路。后面这个路名好像是第一次看见。为防忘记,我还联想了一下:雪野,雪岸,只错一个字;所以,当我在亚洲区走走停停,拍了一圈之后拐进“真锅”咖啡馆歇息的时候,就给远在北方的雪岸教授发了一个信息。我说,世博会里美食真多,到处香气氤氲,弄得人垂涎不已;
当然这是真的,上海几乎所有的品牌餐饮企业都在园区开了分号。雪岸的信息很快就回来了,伊哈哈大笑说:美死了你。。。多拍片。
接着说进门。
从这个7号门进去,我就随着大流排队往前了。
排队的那些框框一律是“八卦阵”式的。
进门先关手机,安检;预备好身份证,以备随时抽查。
园区内,有净水免费饮用;
厕所林立。据说可供八千人人同时入厕。
一进门,就看见游人堆叠着在抢中国馆的预约票,遂也上前取回一张。后来才知道,进馆内参观,是按预约的人数放行的。也就是说,每天接待多少人,是事先排好的。没有预约票,排队也是瞎排。所以,想去哪个馆参观,应事先预约。
就这样,我从早晨八点多进园,一直到下午四点。整整八个小时,中间只有不到半小时我在“真锅”喝咖啡做短暂休整。下午三点左右,当我走到C区美国馆的时候,相机没电了,人也几乎虚脱。坐免费的“世博专线”从C区回到中国馆,再到7号门,又足足走了二十多分钟。因为这个7号门离我家最近。一双脚,早已经肿胀麻木不听使唤。即使这样,坐落在浦西的D区根本就无暇靠近。这个体力活,可远比逛逛街杀伤力大啊。整个园区,分A、B、C、D、E五个区。虽然有“世博专线”在区域之间免费摆渡,但是,每个园区的馆与馆之间,交通全部靠走。所以,下午两点钟,我的同事小金就给我发来信息;她说她先行一步打道回府,因为两条腿实在吃不消了。
吃不消,谁吃得消呢。所以,当我一步一挪走在回7号门的路上,看见那些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坐在专门的排排车上,嫉妒得我眼睛都绿了。。。
所以。如果你来参观世博会,我愿意守在家里精心为你熬一锅米粥;甚至,还可以专门为你再炒个小菜。但是,如果要我亲自陪你前往参观,--偶买噶,还是饶了我吧。
下午五点钟,终于回到家。瘫倒在书房的大椅子上,接到某人的电话。他阴阳怪气地说:亲自去了一趟世博会,那么说说,意义究竟在哪里?
想了一想,我说:奥运会有意义吧?那么,世博会就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和情感,等等、等等的综合的奥运会;既然如此,在自家门口开世博会,有什么理由不亲自看一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