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横行乌镇

(2009-07-28 23:09:22)
标签:

唐小冲

乌镇行

林有财

钩子

老黑

横行乌镇

图1 老黑 林有才 钩子 小虫

 

横行乌镇

 

图2

 

横行乌镇

 

图3 路人甲

 

横行乌镇

图4

横行乌镇

 图5

横行乌镇

图6

横行乌镇

图7

 

横行乌镇

图9   我们仨(钩子摄)

 

横行乌镇

图11

横行乌镇

图12 未村高层数次下榻的“子夜大酒店”

横行乌镇

图13 本虫在创作 (钩子摄)

 

 

 去乌镇之前的很长一段日子,我对乌镇的向往是枕水,而不是横行。曾经在飞机上、百无聊赖中读过一个长长的散文,它的名字叫《枕水而眠》,写的就是乌镇。从那之后,“枕水乌镇”就成了我某种情绪的代名词;它表示安宁,闲适,或许还有点淡淡的忧伤。我始终以为,去某个地方之前是应该先读点与那个地方有关的文字的。别人的文字也许会左右自己的心情,但也一定会印证、暗合、反诘与丰富自己对那个地方的感觉。而如果真要去乌镇,一定要与爱人或朋友一起去,一定要在乌镇住上一晚;而且,一定还要有若即若离的雨。无论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还是“展卷令人倍惆怅,杏花春雨隔江南”,我始终都觉得,淡而悠远的雨,湿漉漉、绿盈盈、雾濛濛的雨,与乌镇有着不可割裂的关联。

 

第一次去乌镇,恰好就是在一个春寒料峭的雨天。那时候我还没有买单反。拿着自己的小数码,被他牵了手,默然倘佯在在烟雨茫茫的横桥与流水之间,真是有说不出的文学。恍惚间,仿若就是千年之前那个着了月白衫子的女子,一边细细打量身边这张轮廓分明的脸,一边颔首相问:是你,在这里吗?

 

七月二十五号,夕阳西下时分。老黑,钩子,林有才和我,再次登上去乌镇的木船。我猜想,这是任何去过乌镇的人绝对不会忽略的一个细节。

 

金色的夕阳,把不宽阔的一汪水域染成了金色。白墙黑瓦的乌镇,就如一位眉目朦胧的妙人,在水的那一方若隐若现。摇摇晃晃的船舱里几乎听不见交谈的人声,除了哗啦啦的浆声水声,就是晶亮、渴慕的眸子和人们手上的那些长枪短炮。只是,这相见欢的航程太短,短到在心头袅袅升起的那股子思古幽情,因为猝不及防的停靠而随风消散。

人生如若初相见。风景也是这样。

 

从乌镇回来,不断会有人问:乌镇到底怎么样,值不值得去;我的朋友菲尔就是其中一位。但是,无论被什么人问起,我总是笑而不答。

 

其实,乌镇很小,小到不足三公里。长的那条街叫西栅,短的那条叫东栅。巧的是,我去过两次乌镇,却都只去了西栅。蹬三轮的老人说,东栅热闹,西栅巷子深。所以我选择先去西栅。其实,西栅也不长,大约1.5公里左右;短的东栅,长不足1公里。

 

安静,清疏的西栅老街,游人并不算多。因为并无商贩叫卖,整个街似乎少了点生气。历经2000多年沧桑的西栅,还保存着明清水乡古镇的那种风貌与格局。整个街巷,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石板小路,古旧木屋。因为一心想占个枕水而眠和把酒临风的位置,我们四个人从东到西,又从西到东,把整个街巷走了一遍,可惜我们看上的地儿无一不告客满。临河的水阁人家,总是最紧俏的去处;两三张桌子,不仅能吃饭喝酒,看对岸灯火闪闪;还能在灯影下,挟着群体的势力而嚣张一回;就跟林有才那样,手搭凉棚肆无忌惮对着徐徐而过的游船大声叫喊:回家不积极,脑子有毛病!那水阁,也是别的古镇所没有的,应该属于乌镇独创。镇子上有茅盾纪念馆,据说茅盾就出生在这里。可惜除了我,那三个有文化的吃货基本都只惦记着吃。所以,当我挥汗如雨举着相机对着那木门、石板路和路边的乌镇囡囡拍照的时候,就只听见林有才喊:快走快走,站位置吃茶去喽。。。。。

 

吃茶的林油菜却在那个晚上毫无征兆地醉倒了。所以我说,乌镇其实并不合适喝茶。那条看起来诗情画意的流水也不合适沏茶濯足,当然也没有地方种菜。---也就是说,乌镇是2000多年前乌镇人生息的地方;而今天的乌镇,它只适合拍照。

只是要记得,拍照的时候别忘记带个三角架去。结实的那种。

 

 

(未完不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心情
后一篇:七月三十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