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唐小冲
唐小冲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490
  • 关注人气:11,8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许封侯在万里

(2009-05-29 21:11:40)
标签:

林有才

文集

未村

唐小冲

博克

杂谈

                                

    一字一句地读林有才,读了八百天,读了几百篇文章。无论是他的陈年江湖,还是第N种情愫,甚而是淡淡写流年的生活流水账,我都能从中咀嚼出一丝淡淡的忧郁;那种淡淡的忧伤就像月白风清秋声在树,自然天成为一种特别的情调;仿若天籁的音符,很容易让人在敞开窗子的夜里迷醉。

 

林有才是个诗人。一个喜欢沉湎于夜晚的诗人。虽然打死他都不愿意承认。虽然他出身行伍,骨子眼里是向往铁马金戈的豪情与壮烈的。

 

初识他是在07年的早春。那时,他的QQ签名是:熬夜,熬深夜;

 

而深夜,是个需要用梦想交换的空间。

只有夜晚,万籁俱寂的时刻,才听得见自己灵魂的声音;夜晚的生命是有灵魂的,而赤裸的灵魂是平等的。我相信,在比夜更深的地方,一定有着比夜更深沉的眼睛,有着比风更沙哑的喉咙,有着比棋子更沉重的脚步;它们凝视,歌唱和行走。在胸膛里的火焰尚未熄灭,在玫瑰尚未凋谢,在梦想开始耷拉的当口,我相信林有才就是这行走和凝视中的一位。试想一下,他伫立在月华满地的第五楼沉默无言;修长的指间是红红的烟头在暗夜里一闪一闪;轻灵、隽永的文字就在夜的黑白的键盘上滴滴嗒嗒淌成一条河。那河里有温情的记忆,有刻骨的思念;也有梦幻,呓语,或许还有臆想。

 

其实,我更愿意把林有才想象成一位白衣猎猎而玉树临风的书生;带着满眼花香和纯真的梦想,在黑夜里向着远方一路狂奔。远方,有白发慈母在等待失落在江南的儿子早日归来,是明眸皓齿的姐姐像春天安排小草一样向着对岸的新郎嫣然巧笑,是怅然若失的酒杯聚集在赵二爷的蓝莓园。。。我一直相信,是因为太过热爱这个烟熏火烤的俗世,林有才才不愿意错过季节的任何一个光景;因为不忍错过生命中的每一盏灯火,林有才才拒绝在黑夜里与风同眠。

 

林有才是一位书生。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正在<我的江南>低吟浅唱。记得他写道:下雨的日子,该留给白蛇青蛇。最好,我就是那个打着伞赶路的书生;

 

是的,他就是书生。但是,他不是那种皓首穷经唧唧歪歪的书呆子。在《自拔金簪付酒钱》里,有他对书生的界定。他说,书生的手里不一定非要有书,但腰间一定是要悬一口剑的。喜游好侠,才符合我对书生的要求。没有剑胆的书生,我是看不起的。

 

可惜,林有才生长在太平盛世。不大可能在白衣如雪赴战场,一片破衣裹尸还的惨烈中宣泄他一腔英雄豪情。于是林有才的理想就退居二线变成了“三好”。他在自介里写道:美女美酒美文,乃平生三好。总梦想藏一汪酒窖,邀三五好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太阳不落,美人不老。

 

美女,美酒,美文。可见美女乃林有才第一爱好。但是,女人的思维与男人不同;女人是浅见的,世故的:美女都爱英雄。可能正缘于此,林有才梦想生活在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英雄情结,是解读林有才文字的另一只眼。林有才如是写道:

 

汉时代,是一个英雄可以纵横的年代。生在那个时代的男人真是有福。男儿长门请红缨,领三千铁甲,便西出雁门去了。即使书生不能上阵杀敌,也不是完全百无一用。挎一口剑,骑一匹马,跟上队伍做个参军还是有余的。

 

其实,男人喜欢美女是身心正常的标志。多数男人都喜欢美女、美酒,但是只有林有才毫无遮掩地将自己的这个喜好嚷嚷了出来。不过,所谓“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是要被唾弃的;因为都要做鬼了,生命不在,风流焉存?更重要的是,放弃所有的一切而只求与心爱的女人浪迹天涯、归隐田园,不是任何男人都有资格的。如此说来,还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流连忘返于名媛丽人之间来的更为现实。所以,当林有才在凌晨两点半还挥舞着拳头,高唱“东边我的美人啊,西边黄河流”的时候,我理直气壮用长发遮住眼睛,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

 

我与林有才是见过面、喝过酒、“杀过人”的(一种扑克游戏)。我想他已经习惯了我对大家的指手画脚和胡言乱语。虽然胡言乱语的时候为多,但在我的胡说里也是有一些真话的;比如我想对他说,男人风流的最高境界其实是乱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衣;但是,这话我最终还是没有说。睿智如他,一定知道身边那个定心静性的女人的重要性。何况,林有才不是爱所有美女的花花公子,他甚至还相当地谦谦君子。

只是这一点,我是绝对不会告诉他的。

 

林有才说卓文君是他少年时期最喜欢的美女。他说,少时画画。我画出来的卓文君和仕女图里是完全不一样的,没有娇弱之风。。。一个可以当垆卖酒的女子,应是蛮腰招摇,眉目流转,一笑梨花;

   

      问题是,这样的女子是否还具有“喜君笔下有风云,自拔金簪付酒钱的胆识与才情;

 蛮腰招摇,眉目流转,一笑梨花的女子谁都喜欢,但是,她有金簪吗?

 

 林有才说,没有金簪的女子,来了也不理;这句话相当地具有孩子气。看见这句话的时候,我笑了半天。

 

在网络上,字写得好的人多如牛毛,被追捧成偶像的也不计其数。但是,写得好的,不是恰好都遇见了;遇见了的,也不见得都入眼。而林有才,恰好是那个遇见了、写得好、又看得顺眼的人。

 

 林有才是具有天分的写手。有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天分这个东西的存在。虽然我算不得是文学中年,但踮起脚跟好歹算得上是博览群书;因此,我对自己的眼光是有自信的。那些司空见惯的方块字,到了林有才的笔下就仿佛被赋予了色彩,温度,情感,力道和意境,他能通过对它们肆无忌惮的排列组合,而把它们变成一幅幅空灵而悠远的水墨画卷。是的,林有才的文字极具画面感;比如在《春天是这样安排小草的》,他写哥哥的婚事:

     那一年我哥二十一岁,象刚刚张开的小树,绿树叶子哗啦哗啦的。姑姑巴掌一拍,就把他们撮合到一块了;

 

那种如水中推石、举重若轻的写法,能给阅读者以不同寻常的想象空间。如果把文字创作比喻成江湖的话,那么,林有才无疑就是那种手无寸铁、却飞花摘叶都能杀人的高手。 

 

只是,林有才的文字始终氤氲着一股淡淡的忧郁。像夜风送来的淡淡花香,若有若无,却挥之不去;

 

其实,真人林有才是平和的,俊朗的,干净的笑意始终盛在他那月牙般的眼睛里;

 

这是天阴的日子/我舀出昨天接下的雨水/默坐火边,温酒/或苦心煎熬一付中药。

 

看到书样的时候,我脑子里立即涌出宋家兄弟这首《候客》。我不会写诗,但莫名的感觉林有才与这诗句有某种内在的联系。

 

 

林有才木讷。却才思敏捷。赞美时,他喜欢说:真牛;却只会用苦大仇深的表情表明失落和对自己的懊恼;即便是豪情万丈的时刻,他也是瞠目结舌的什么都说不出来。而他一专注,那额角的细纹就像老虎头上的王字,深深浅浅地泄漏出一些残存的北方气质。那个时候的林有才的确很沉郁。

 

作为朋友,常常跟林有才一起谈个人生。他说,人到中年,只想买几间旧屋,种几垄竹;邀上三朋五友品品酒、“杀个人”,躲进小楼成一统。言辞之间,无不透出些落寞与灰心。

 

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读到的是一种宁静和淡泊;听林有才说淡泊,却实在地觉察到一种悲怆。就像《归去来兮辞》给我的感觉: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中国的文人雅士都喜欢隐,这再次说明林有才是个文人。隐与仕是相对应的两种人生境界。君子隐居明其志,小人隐居见其心。

 

隐对应的是作。古人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自然规律。如果延长作的时间,那就是儒家思想;“宵肝思虑,励精图志,将以有为也;再加点阴谋诡计,就成了纵横家。如果延长息的时间,那就是道佛一路了。”而不食人间烟火的道说,实在是过于消极了。

 

而林有才绝对不是强说愁的人。那么,他的忧伤是否源于一种壮志未酬的不甘?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这是陆游的不甘,也当是林有才的吧。林有才少小投笔从戎阔别故里而久栈江南,可不仅仅是为了江南的美女;毕竟,林有才生活着的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官本位意识的国度;报效国家的含义,读过书的人都心知肚明。

 

其实,胸怀理想固然是重要的;但是,理想的生活状态我们却往往视而不见,就像最美的爱情都在失恋的心灵;因为,有谁看得见黑夜里那双为自己流泪的眼睛?何况,当今社会和平年代,报效国家的标准已经是多维的。

 

年届不惑的林有才其实已经是个接近了生活理想的人。智慧而仁厚,旷达而幽默,儒雅而豪放,富有正义而具有情感的他,不必再跟太过年轻时那样,为虚无的将来而忽略今天;更不会像垂暮老人那样,因为没有未来而独自怆然;他在生存之外,用文字为那些热爱文字的人们,为生活增添智慧与温暖的光彩。也许,文字对生存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但却能够使生活漫溢出灵性与无尽乐趣;所以,写字也是报效和回馈。文字不仅能温暖自己,也能照亮他人的心灵;

----还有什么比人心的丰盈与幸福更重要的么?

 

林有才的文字终于要结集出版了。这是林有才的喜事,也是热爱他的文字的人们的福音。

有才兄的文集将定名为《且行且饮》,这也是他多年来一直不变的博克题头。一说自古圣贤多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又说酒不斟满,梦如月牙,此乃人生好时节;我说,只要在有才兄在行,在饮,在写,我就会一直在他身后为他鼓劲加油;并且,我为他,为文字感觉骄傲。

 

相关链接:

 

 常作江南别--小楼别

自许封侯在万里

且饮且行江湖醉---林子

那些在文字里行走的日子--人淡如菊

凑个热闹描村长两笔---67年

马屁帖应该这样写---梅什么

潇洒江湖图一醉---拥炉吟雪

邻家有财可窃之---陈汪孝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