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完上贴的这些图片,意味着我已经走过了这个城市。也就是说,我已经走遍了这个城市预计中想去的所有地方。
趴在大大的圆形桌子上。我的左手边是通往阳台的大门,浅绿和深啡的布帘被我轻轻撩起。其实,这个房间是妹妹家的厨房。因为面积够大,除了烧汤做饭,这里还能看碟上网。在地毯上铺上睡袋或者气垫床,这里还是孩子们争夺的温床。他们喜欢卧在床上看惊悚片或者打游戏,当然,还能并排躺在床上吵架。其实我也偏爱这个地方。不出门的时候,我喜欢一边在电磁灶上煮东西,一边满未村转;即使在这里已经待了半个多月,我还是不下一次地发现胖子在村里欺负小九,并及时将流血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
此刻是匹兹堡的上午。九点钟的太阳将温柔清凉的光线均匀地洒在门外的树林和邻人白色的屋顶上,余下的光影便明明暗暗地将楼下绿色的草坪涂抹得跟连环画一般。而那些树林啊屋顶啊什么的,却仿佛一直在酣睡:它们姿势淡定却又分明在安详地呼吸,只有林子里的各色鸟儿,不时惊起一两声长啼和扑楞楞振翅的声响。这个地方,是处处都入得镜头的。宝宝说,如果能把树啊草啊鸟啊搬回家,那上海可比美国好多了。。。
谁说不是呢,只是如果。在上海,我们可以开车,我们可以随时拦出租、打公交车;我们可以花样翻新地吃美食,逛街。但是,在米国不行。米国是个车轮子上的国家。不在米国住上一阵子,你无法体会这个车轮上的意义。是同样的车轮,可是在米国属于公共的少;同样,不出国门,你也无从体会生长在美食大国的中国,我们吃得有多么幸福。

在这里的半个多月,我把匹兹堡最有名的(据说)几家中餐馆都吃了一遍。最低的是人均13。5美元,还要付10-15%小费。乘上一个系数,你会肉疼它多么不值。那味道,绝对不比我在家清水煮骨头汤好。即使在奥克兰吃一个中餐“白费”,也是人均6美元。绕着那个同形的餐台走了好几个来回,我选了炒米粉、西兰花和四季豆。看见一锅黑呼呼的汤,拿小勺一捞,依稀有小豆腐和竹笋;难道是我喜欢的酸辣海鲜汤?喜出望外,就舀了满满一小碗。尝了一口,却差点没吐出来。那叫一个咸啊,我简直怀疑店主是不是打死了盐贩子。以至于后来去了大的BUFFET,我就专门捡那些比较值钱的蟹啊贝啊地专攻。因为美国的中餐基本靠煮,而煮出来的海鲜总归还是一个味道的。
好在匹兹堡也有我们所没有的好东西。卡耐基梅隆和匹兹堡大学,排名全美前六十、享誉国际的名牌大学。卡耐基梅隆,在计算机方面号称全球第一;匹兹堡大学医学院,排全美前七。它们的图书馆真乃最佳的休闲、度假圣地!恢弘,体贴,人少,免费,我和宝宝不约而同喜欢上了那儿。那里,竟然有《萌芽》《花城》和《新华文摘》等
中文期刊,而中文学术期刊读物就 更丰富多彩了。正值暑假,诺大
的馆堂里只有寥寥几个金发和黑发的人在埋头书写,一位黑头发的小女生竟抱着书本在沙发上呼呼大睡。我还发现,这里超级合适懒人:挪开的书本无须自己放归原位。你一转身,就有管理员悄无声息地为你做好了标记。阅读完毕,你只要轻轻放在书桌上即可。
那天去匹大的东亚图书馆。一进门,我几乎就欢呼出声了。因为,我竟然看见了一座中国人的雕像!那是世界上号称影响了整个人类思想文化前几人的孔子啊。不愧是具有二百二十年历史的名流学府。一座孔子雕像,顿时使匹大人的思想眼界在我心里大放异彩。尽管在馆里冻得手足冰凉但我和我们还是乐不思蜀。
当然,走出来也有好风景。匹大图书馆的对面就是卡耐基梅隆大学。弹丸之地,两所世界一流学府赫然耸立;按照中国传统,这里应该
就是寸土寸金的风水宝地了吧。然而,历史久了远了也就会有故事,故事多了就会出鬼。这不,在匹大的那座全美第一、世界第二高的教学楼里,一个人是万万不敢单独行走的,因为走着走着或许就会与唇红齿白的鬼们撞个满怀。而且那鬼是个博士鬼或者硕士鬼还未可知呢,嘻嘻。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