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又起风了。
昨晚上,我在八个数据库跨库搜索资料,趁着夜深人静连夜看;转钟一点的时候,损友石头给我传来一个语音短信;顺手复了一个,她惊讶了:你还没睡啊?
废话,我睡了还怎么接收你的祝福嘛?
临近两点才上了床,可脑子始终不进入休眠状态;楼上邻居家的猫又开始叫春了----我一直以为猫叫春只是春天的事儿;从小,我就讨厌猫。GZKOEI说,纯种猫就不叫春,因为智商比土猫低;看来,会叫春的土猫智商高。
北风呼啸而来,刮过去的尾音带着猫叫春般的跌宕与凄厉。这样的日子,最合适抱着毛毛雪白的狗狗蜷缩在沙发上看爱情剧,而且是令人哭得肝肠寸断的那种爱情;可是,下周出差要用的报告还未着一字。不断地调整角度,却不断地被自己质疑推倒;这么辛苦写出的东西,不知道究竟有没有人认真地看?每每精雕细酌、连一个错别字都不敢放过的时候,心里就忍不住这么想。从小,我就仰慕那些在商场叱咤风云的女性。小说里,那些“谈判”“订单”之类的字眼,总是能够轻易抓住我的眼球。可命运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轻易就将我推到了我最唯恐进入的行列,终于使我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做了一个薪水不多活儿不少的教师,常年累月查资料,写论文,究竟对社会有没有用处呢?从数据库里动辄搜索到汗牛充栋的相似文献,都是晋升的垫脚石吧?
不过,教授也不都是百无一用的。最起码还有艾伦。C。夏皮罗(Alan.C.Shapiro)。夏皮罗的著述,就是那种少有能令我一读再读的智慧宝藏。这个全美最有影响力的商学院教授第前五,总是能用最精炼的文字和图形就把复杂、艰深的东西清晰而通俗地呈现到了读者面前;寥寥几行却可能是经济学、数学和管理学交叉的结晶。如果我国的学人都这么惜字如金,恐怕一辈子都无望晋职教授、专家了。夏皮罗已经成了我的偶像,我还嘱咐学生也要认真研读他的著述,并要将其背后深厚的学科渊源尽量弄清楚。
密友问我,为什么在博克里写流水账?她说,对公众暴露自己的生活,似乎不是你的习惯。
其实,我一直以为博克就应该是个记录生活的地方。虽然在博克里也可以写文章,但文章总有别的去处。而生活里那些感动过我、激荡过我、煎熬过我的点点滴滴,那些我热爱的、感激的、交集过的人,我的喜悦、忧伤、迷惘和逐步成熟、坚强的心路历程,却只能通过日积月累的只言片语来扫描、定格;如同涓涓溪流汇集成江河海洋一样,博克的流水账,这些纪录着我“生活着”的每一行文字,不就是一条真实、鲜活的生命轨迹么?我不仅在博克里写流水账,我也喜欢读别人的流水账;通过那些真实而率性的文字,我了解和感知到那么多陌生和熟悉人们的独具个性的生活;从他人的生活里我汲取到力量、韧性和永不枯竭的生命的美丽,足不出户、天涯若比邻的状态真的很好。
从小,我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博克不过就是读者多了很多的日记。因为有了日记的记录和倾诉,我得以避免成为饶舌的俗妇-----生活里的我与文字里的小冲恰恰相反,我是个个性安静而深居简出的女子。这种规律甚至枯燥的生活并没有使我有任何的不快和孤独,也许跟这种文字的书写与记录有关。所以,只要博克存在,我就会坚持在这里书写和记录;只要生活没有停止,我的博克就不会停止。
我的博友风云飘飘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必要什么毅力。。。。。。的确,写博克于我,根本不是什么负担;博克就如同自家的后花园,想种就种,想荒芜就荒芜;有时不写,也许是因为生活太丰富而无暇提笔;而想写的时候,一定是心里有很多很多想表达的时候。活着,生活着,善感着,淡定着,成长着,美丽着,书写着,记录着,真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