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评)没见过这么有追求的

(2009-01-21 10:25:18)
标签:

文化

分类: 读书会

 

没见过这么有追求的  

       《我知道光在哪里》

    出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者:濮存昕 童道明
    日期:2008年11月


  书读完之后,对多濮存昕又多了一些认识,还旁敲侧听了一些故事,但即使如此,我还是不了解他。因为,在我目能所及的演员里,我从来没见过另一个濮存昕。所以我疑惑不定,有这么完美的人吗?
  前几日跟长辈谈聊天,长辈很生气地说,“我对你们这一代有一个看不惯的地方,你们看什么都是用消极的眼光看,好像世间就没有好事物,不坏不正常。”我看濮存昕正是这样。
  濮存昕,事业做到了人艺副院长,还三番五次地辞职;成了艺术界的成功人士,却回头炮轰生他养他的体制;身为人艺的台柱子,却醉心于林兆华的实验话剧;做了无数广告,却大部分用来公益和赞助艺术;一个情感丰富的艺术家,却没有一点绯闻;不仅具有破坏性,更具有建设性;得到体制内的青睐,也得到民间的欣赏。
  这样的一个人,对于不够善良的我们,当然不敢信以为真。想起他,就有两句词蹦到我脑海里,“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如此完美的人格,是不是有点伪,还有点妖,?简直是非常地妖。
  在我不纯洁的心灵里,“德艺双馨”可不是一个好词。它特指有点保守的、腐朽的、虚伪的、道德至上的那些老艺术家。但是对于濮存昕,他是真正的德艺双馨,一年演一百场话剧,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有人愤愤不平,他难道一点缺点都没有吗,这太不真实了?濮存昕说,他其实也有恶的一面,只是不为人知道,所以他特别感激演戏,能够通过虚拟的演出,将心中的恶宣泄出去,不伤害自己和别人。说到了这个份上,也就比较接近真诚了。
  濮存昕与林兆华,正在成为一个传奇。濮存昕说过,“我总觉得于是之不欣赏我。”演戏天赋不算超凡脱俗,这一点他自己也认同。于是他找了林兆华,为林兆华提供政治保护,提供演出资金,从而来演出林兆华的话剧。林大导是话剧界头把交椅,却也是人艺的天国逆子,常常没钱拍戏的弱势群体。大导有时会说,这个戏又没钱了,又得麻烦濮哥拍个广告了。这样的事,是聪明人干的事。
  谈这本书,聊濮存昕,没法绕过“一锅粥”风波。濮存昕炮口指向艺术体制,说出艺术要原始森林不要苏州园林的时候,我也躬逢其盛,组织宋丹丹童道明等老师放了点烟火。那次炮轰,无论他是否后悔了,都是很浓墨重彩的时刻,都是老了以后可以讲给孙子听的事情。“一锅粥”显示了濮存昕的苦闷,以及偶尔不管不顾的轻率,终于让我看到,濮哥也是人,还是一位具有思想深度的知识分子。
  说回这本书,濮存昕与戏剧评论家童道明老师,隔段时间就会在一起,盘点一下演出作品,分析表演的功过得失,还做成谈艺录出版。扶持一位戏剧大导,拓宽自己的演出领域,结交一位剧评家,深化自己的艺术探索,这又是聪明人做的事。
  我有点同情出版社,这样品相低调的一本明星传记,一定是濮存昕意志的胜利。艺术家笑了,出版社哭了。抽象的名字,大黑封面,看不见濮存昕的影子,书里谈经历少,谈艺术多,花边更是几乎没有。据说,这是作者和出版社“斗争”的结果。
    这本书,其实就是濮存昕。出版社出的是明星偶像书,卖是世俗的骨肉,却偏偏内容那么有艺术追求,有一意孤行的认真劲,这有点像濮存昕。想到这里,有点乐,也肃然起敬,是为评。

  
    潘采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