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一个人的狼图腾
(2008-04-27 12:11:00)
若论作家的低调,美国作家塞林格算是其中的极品,1951年他出版《麦田里的守望者》,不久就隐居在乡间,过起了遁世的生活。至今人们看不到他的照片,深知不知道他的生死。据说他这辈子只接受过一次采访,一个十几岁的学生采到了他。
中国作家里,最“塞林格”的要算姜戎,《狼图腾》的作者。从《狼图腾》出版,他就“高调”宣布,绝不接受记者采访,绝不参加发行中的宣传活动,甚至连作品讨论会他都缺席。很长时间,网上都有人争论“姜戎”到底是不是他的名字。
但塞林格不是好当的,他老人家几十年遁并快乐着,姜戎几年就有点耐不住,前阵子主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这位一本书发行数百万册的畅销作家,回顾了一下丰收的喜悦,分享了一下自己的狼文化心得。
没想到这一露头,立即引起了当年知青的穷追猛打。一班内蒙插队的知青,当年的青春同路人,对姜戎的作品和人品发起攻击。具体内容不再赘述,有猎奇之癖者可“在谷歌上百度”一下,无非是出卖友求荣、当陈世美、自私自利几大罪状,归纳一下就是,姜戎这个人就是“狼心狗肺”,狼图腾其实是他一个人的图腾。
面对旧友的讨伐,姜戎先是高悬免战牌,低调不出,由朋友出面回应。知青们继续穷追猛打,姜戎终于坐不住了,通过出版社做了回应。然后知青们再回应之回应。至此,姜戎像文学界的刀郎,终于揭开了他的神秘面具。虽然人还是绝不亮相,但他的过去,在几番交锋中已经被置于放大镜下,再也神秘不起来了。
事情到了这里,我们可以说点什么了。知青们这边,好似草原上的群狼,死死跟踪着猎物,一旦咬住目标就绝不松口。姜戎这个他们眼里的“伪君子”“文化造假者”,就是他们长期跟踪的猎物。这里面一定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才几十年不停息地等待着时机。当目标终于出现,马上展开了一场道德的讨伐,开始纸上的撕咬。
姜戎这边,有了知青们的行动,姜戎的低调与神秘就仿佛有了落脚点,他也像一只荒原的狼,隐匿着自己的行踪,收敛起自己的味道,难道是为了躲避什么?终于按捺不住饥饿,捕捉自己的食品,却沮丧地发现,狼群依然环伺在侧。而自己是这个凶猛狼群的一员,如今却被视为了叛徒,来自前同伴的报复往往更加惨烈。
《狼图腾》这边,也有一个问题值得讨论。《狼图腾》虽然是一部小说,但姜戎显然有他的远大抱负,他坚定地把小说视为学术著作,并强调里面都是真的。必然遭致学者的严厉批评,因为狼图腾文化显然经不起严格推敲;而草原经历的部分,也必然遭到当年同伴的杀伐,因为也很可能有失真之处。
其实,一个办法可以解决问题,姜戎当初就强调这是一本小说,是虚构的文学创作,“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也就不会有这么些事端。可惜作者文化野心太大,也低估了自己身上的破绽。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