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理发馆的不一定理发

(2007-11-30 11:03:37)
标签:

休闲生活

 


    十年前我上中学那会儿,校门口有个凤凰理发厅,我常去那儿理发。有次村里来人,是个七十来岁的剃头匠,会打一点大洪拳,我小时候正流行少林寺,他老给我刮秃瓢。
    老爷子让我带他去理发,老板娘三十来岁,还有个吃软饭的老公。老头稳稳当当坐下,清咳一声,咕咕叨叨念起了咒语,什么上三刀下三刀,还比划着手势。现在才明白,他在说剃头行的江湖黑话,那诡异的手势,真有点像当年天地会的接头暗号。只见那阿姨一脸茫然,扭头用眼神问我是不是老年痴呆。理发完毕,阿姨一分没少要,老爷子脸上有明显的失落,一路嘟囔到家。听说回到村子里后就一病不起,剃头感冒,要了老命。
    那个理发厅后来被抄了,阿姨原来兼职做老鸨。好在老剃头匠死得早,如果坚持到民风日开,理发时候被拉按个摩啥的,也许有望直接气死,又给小报发挥空间。当年《大河报》可是登过一个新闻:《两个老牛吃嫩草,一死一伤情未了》,写两个70多岁的老汉,为争嫖一个二十多岁女子而大打出手,两人一死一伤。
    我上大学后,就很难找到朴素一点的理发馆了。大学边的理发馆和录像厅,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后青春期性教育基地,理发馆关照身体,录像厅负责灵魂。读老作家的小说,后生们的第一次多扔在了庄稼地,像《红高粱》里的那种;读年轻一点的作家,爱之初体验的地点就有了理发馆。郭德纲说过一个段子,他到饭馆吃饭,拿起菜单问:有鸡吗?服务员小声说:嘘!我就是!进理发馆也难免这样的幸运,因为世道变了,让卖的不卖,不让卖的都卖。
    如果留心观察,对哪些理发馆不理发,可以看出一些道道。一般来说,在小巷深深深几许的是理发的,那里是老家属区,搞地下工作难度太大;在大马路上的是理发的,搞地下工作成本太高;门面超大玻璃锃亮的是理发的,搞地下工作有点走光。如果坐落在马路与小巷结合部,不在马路上,正在胡同口,那不是理发的;如果小玻璃门还糊着一半花墙纸,那不是理发的;如果闭着玻璃们,灯管套彩纸,那不是理发的。如果柴扉小半开,有女待月西厢下,那不是理发的,那是等人;如果门里有沙发,沙发躺个人,那也不是理发的,那是上夜班困了。如果车马冷落处,忽然有洞天,理发馆扎了堆,那不是理发的,那是等拆迁,挥泪大甩卖。如果人烟稀少处,你开车疾驰时,突有娘子招手,那不是狐仙,那是孙二娘......
    综上所述,如您所知,上理发馆的不一定理发,盲人按摩的不一定有盲人,做保健不一定是去健身,去肾疗也不一定是修你的肾。郭德纲在《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里有几个包袱,很可道破一些世相:“生活中有很多的不一定。书店里边不一定卖的是书,药店里头不一定卖的是药。上洗浴的——不一定是为了洗澡,上歌厅的不一定为了唱歌。感情好不一定是两口子,两口子不一定感情好。结了婚不一定有孩子,没结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