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对直播很敬畏,国奥队一听对切尔西预备队要对全国人民直播,从上到下都兴奋,都很重视。结果一上场,跟预想的不一样,人家整体太快了,快得让人绝望,没办法,满场追也只能够得着小腿。于是,吕建军对裁判手指脑子,戴琳冲浪一样长途滑铲,队员们欲打还休欲休还打,中国散打队的名号挣下了。
这有点像旅客同胞们的欧洲游,大小场合高声喧哗,排队加塞,博物馆摸画,吓得博物馆“闻风而闭”——提前闭馆。球场动手不罕见,但直朝着人腿招呼就属于玩不起了。队员们可能在想:谁让全国人民都看着呢,打不出水平,至少得打出风格,看不到技术,总得看得到意志吧。孩子们想不明白,只有少林武僧团才有资格打遍世界,谁让中国是武术之乡,西方人就服你,即使挨打也幸福;你国奥队去欧洲,那可是去足球朝圣,就是奔着挨打去的,只有这样才能长球,而粗俗的拳脚不仅丢人,也是对足球的不敬。
这有点怪杜伊。从赛后那句“从国奥球员打架中可以看出球队存在的团队精神”,能看出杜伊的中国化速度非同一般,从打群架中都能提炼出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来。更值得警惕的是另一句话,杜伊在更衣室里对队员说过:“我们不是来要过程的,我们就是来要胜利的。”也许杜伊只是鼓舞一下士气,可惜我们的习惯理解是“只要结果不问过程”。
正是这句话刺激得队员们雄性荷尔蒙四溅,一开始以为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再后来寻思拳脚打赢也算赢,技术比不过,咱精神面貌比得过。这句话也反映了杜伊欧洲拉练之行的功利心态,起码本场比赛,不管出于荣誉心还是上峰压力,他是横下一条心一定要赢球的,至于如何通过本场比赛提升技战术水平就放后边了。这与当年米卢的率领中国队欧洲拉练形成鲜明对比,米卢的方针是不要结果要过程,找强队打,不怕连败,回到亚洲再赢球。要知道,米卢此举甚至冒着丢掉帅位的高风险,而杜伊难言具备这样的勇气,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两人在胆与略方面的差距。
决战之前,米卢同样十分注重激励队员士气,但在训练性质的友谊赛中是否必要值得商榷,杜伊在训练中强调技战术的科学训练,但在其言行中,也能发现“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苗头,(兴奋之下甚至能说出来拿奥运金牌的大话来),
这与足协领导强调作风至上,人定胜天的论调倒是异曲同工,比起朱广沪的“疯狗精神”也不见高明多少,值得警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