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华同志二、三往事

2024-09-01 09:02:18

《为了友谊与和平》续集(尚未发表)之七

缅怀与纪念


刘庚寅遗作

 

  我与霍英华同志是老战友。从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到“五.七”干校,再到对外友协,前后二十多年的同事。

  最近,回想起她过去的一些往事,事情虽不大,但却闪耀着亮点。

  她出身于一个清贫的革命家庭,虽然没有进过高等学府,但她一直自学不辍。1950年调到总理办公室,专职照料邓大姐的生活。1958年,总理办公室精简人员,她又调到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秘书组,负责保管机要档案。当时我也在秘书组工作,负责公文运转,兼任中央外事领导小组会议记录,与她联系较多。

  1967年,在王力“八.七”讲话的煽动下,外交部和国务院外办都受到了很大冲击。外语学院的红卫兵和造反派,提出“打倒陈、姬、乔”的口号,一群红卫兵跑到外交部劫持了外交部长姬鹏飞,并把姬带到了国务院外办。同时还要带走与外办同一处办公的中央外事政治部主任王屏。当时外办的同志们都竭力阻挡,并趁乱把姬鹏飞藏到了外办机要室,由霍英华负责照看。后来这群红卫兵看到外办人多势众,只好悻悻离去。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王屏未能带走,反到把姬鹏飞留下了。

  19678月中旬,外语学院的红卫兵和造反派,在一名叫武斗的造反派头目的率领下,冲击外办,被8341部队阻于门外。周总理知道后,要秘书通知正在北京市委开会的聂元梓,立即到外办劝退这些学生。但聂到外办后,不仅不劝退,反而表示支持他们的“革命行动”。这些学生更肆无忌惮地冲破8341部队的阻拦,一直冲进外办的办公区,甚至打碎了门窗的玻璃,直逼机要室,有抢劫档案的意图。当时秘书组的同志们守卫在机要室门口,我和霍英华各拿一根木棒,准备自卫。双方僵持不下。

  这些学生提出,要夺外办和外事政治部的权,并要求周总理接见。我们报告总理后,他很恼火,立即表示:一、外办和外政的权直属中央,绝对不能夺;二、立即撤出外办,并赔偿损坏的门窗;三、总理拒绝接见。听到总理的指示,这些学生只好灰溜溜在撤走了。

  王力“八.七”讲话后,国务院外办成了“众矢之的”。第一外语学院的造反派和外交部的“批陈联络站”要揪斗外办主任陈毅;华侨学校和华侨事务委员会要揪斗外办副主任廖承志;第二外语学院要揪斗外办副主任张彦;外文局要揪斗外办副主任郝德青。

  在这种混乱形势下,外办的工作秩序受到很大干扰。为了缓和局势,周总理约见了外办秘书长丁雪松。指示她:外办自己也可以组织革命造反组织,以应对外界的冲击,并点名要丁雪松和霍英华带头起来“造反”。在总理的号召下,外办基本上以业务组为单位,成立了三个“战斗队”。我和霍英华,再加上邓光、王铮和陈明仙五个人也组织了一个名叫“镙丝钉”的战斗队,并推举霍英华为召集人。因为造反精神不强,很快与另一个战斗队合并。

  这三个战斗队观点基本一致,所以和平共处,根本战斗不起来。外院造反派的头目武斗,以外院造反派驻外办联络员的身份自居,赖在外办不走,并在三个战斗队之间进行挑拨。但三个战斗队不为所动,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很快实现了大联合,成立了“革命总部”。后来被周总理称赞为“唯一没有分派的单位”。

当时在江青的煽动下,受冲击最严重的是廖承志。华侨学校的造反派甚至在国务院的北门外高搭席棚,终日喊叫“廖承志从中南海滚出来!”。周总理为了保护廖,要廖住外办的办公室,不要出中南海,并要外办的同志们轮流看护。后来又成立了一个有霍英华参加的“三人小组”,专门负责廖的生活和应付外单位来人外调。

  不久,因为廖承志的母亲、人大副委员长何香凝思子心切,总理知道后才让廖承志回家探亲,并派霍英华护送。

  霍英华完成看护廖的任务后,也与外办的同志们一样,到宁夏的“五.七”干校劳动锻炼,直到七十年代初,才分配到对外友协工作。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