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旧闻新读·非历史 |
前段时间,有媒体挖出一条不算新闻的新闻:成都无业男子李建明,假冒四川省委办公厅主任,两年内纵横基层官场,不但没有被识破,还到处考察、招商、参加会议,受到县区领导乃至市领导的高标准接待,甚至还登上了电视屏幕,直到去年4月份,才东窗事发,今年1月份被判处徒刑一年,并处罚金千元。
区区一个无业游民,竟能成功冒充高官达两年之久,难道不是天大的新闻吗?我们为啥要说它“不算新闻”呢?原因有二。
第一,这个李建明被识破是去年的事,被判刑是年初的事,从法院结案到媒体报道,已经过了半年;第二,平民假冒官员行骗,这种事情其实发生过很多起,把几年前和十几年前的报道翻出来重温一下,你会觉得司空见惯,并不新奇。比如说2013年南方周末就曾刊发深度报道:一个名叫赵锡永的商人冒充副部级官员在云南行骗长达三年,甚至还为云南某地招商引资项目做出了实质性贡献;而在1994年到1996年期间,又有一个叫刘和平的人,冒充军区干部和中央办公厅工作人员,先靠假造档案进入电子工业部任职,然后又去广西柳州“挂职锻炼”,出任柳州市委副书记,倘若不是后来柳州市委领导向前去柳州视察的中央领导申请“让刘和平留任柳州”,这位“中央特派的刘书记”肯定还将继续叱咤官场,没有任何人会想到他竟然是个冒牌货。
假如我们跳出现代社会,回望古代中国,冒充官员的案例更是史不决书。
《汉书·田广明传》记载:“胡倩诈称光禄大夫,从车骑数十,言使督盗贼,止陈留传舍,太守谒见,欲收取之,广明觉知,发兵,皆捕斩焉。”西汉平民胡倩冒充二品命官光禄大夫,率领亲兵抵达陈留(今属河南)。当地官员看出不对,禀报给驻军长官,将胡倩及其随从统统抓起来,砍了脑袋。
《汉书·魏相传》记载:“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按致其罪,客论弃市。”御史大夫桑弘羊的门客冒充御史,住进某县国营招待所,通知该县副县长前来拜会。副县长去得稍晚,被这位假御史捆起来打。幸亏县长魏相胆大心细,将假御史抓进县衙,审出真情,上报朝廷。最后呢?假御史被判处死刑。
查清朝中后期成书的刑事案件汇编《刑案汇览三编》,在续增部分第十三卷见到几宗假冒官员、官差和官员家属的案件,下面择要分述。
道光四年(1824年),河南平民高海观假冒七品官向人借钱,杖一百,徒三年。
道光八年(1828年),广东土匪黄得连探听客商周老五船里夹带鸦片,冒充官差上船没收,将鸦片转手卖掉,得银二十余两,枷号一月,发临近省份充军。
道光九年(1829年),贵州平民曹文明冒充贝勒,在临近州县招摇撞骗,杖一百,徒三年。
还是道光九年(1829年),湖北商人罗青云在陕西亏了本,无钱回籍,冒充即将上任的守备,向人借钱,承诺到任后加倍奉还。但他后来赖账,被人告发,杖一百,流三千里。
道光十一年(1831年),一个名叫王福的商贩租借货船,为了压低租费,冒充官员,欺骗船主,行骗未遂,从轻发落,发往临近省份充军。
道光十三年(1833年),安徽平民徐声扬在京城举办婚事,为了多赚份子钱,假冒吏部尚书的仆人,向吏部衙门的官差散发请帖,被人发现,杖六十,徒一年。
道光十四年(1834年),河北平民李二和隋四冒充巡夜官兵,讹诈商贩银两,枷号一个月,发往临近省份充军。
看完上述案例,你会感觉古代的骗子都有点儿笨,刚冒充上干部,就被抓,被杀,或者被枷号,被充军,被打屁股。现在的骗子也许比古人聪明,也许比古人运气好,前面说的李建明啊、赵锡永啊、刘和平啊,都冒充两三年了,才撞到枪口上,而且受到的处罚也比较轻——假冒省委办公厅主任的李建明才判刑一年、罚金一千而已,要知道,小偷撬门别锁,顺走人家几万块钱,就能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徒刑,比假冒官员的风险可大多了。
在古代,假冒官员的风险非常大。
按《唐律疏议》:“若诈增减功过年限而预选举,因之以得官者,徒一年。”在职官员在档案上造假,因而升官,判处一年徒刑。如果是平民假冒官员呢?“重杖处死。”大板子打屁股,打到死为止。
按《大明律》:“受假官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凡诈称内使及督抚四辅谏院六部监察御史按察使司在外体察事务,欺诳官府,煽惑人民者,斩。”普通假冒官员,打一百大板,流配三千里外;如果是假冒宫中太监或钦差大臣,到地方上招摇撞骗的,砍头。
假如按照唐朝或者明朝的法律来判案,李建明、赵锡永、刘和平等人很难幸免,不是被大棍打死,就是被砍掉脑袋。
问题是,古代法律虽严,却没能刹住假冒官员的歪风。南宋判例汇编《名公书判清明集》中有假冒官员的案例,明朝话本小说《三言二拍》里有假冒官员的传奇。至于清朝,能当正史来读的《刑案汇览》和迹近野史的《清稗类钞》都曾收录假冒官员的“光荣事迹”。特别是《清稗类钞》,该书分册《棍骗类》载有三宗假冒官员案,分别是“钱豁五终身行骗”、“饰为某王以行骗”、“冒充吴甄甫之犹子”,一个比一个精彩,比读侦探小说都过瘾,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一读。
既然假冒官员可能会丢掉小命,为何还有这么多人敢于假冒呢?原因应该很明显:官场等级分明,小官见大官有如老鼠见猫,只想着溜须拍马奉承领导,谁敢质疑这领导是真是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