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2-03-21 07:08:07)分类: 千年家居·非房产 |
身为现代人,咱们偶尔会羡慕古人。古代多好啊,没有污染,没有拥堵,天是蓝的,空气是新鲜的,夜色是漆黑的,鸟鸣是清脆的,泉水是干净的,真好,真好啊!可惜像这样的憧憬和梦回,一般经不起细琢磨。譬如拥堵,春秋战国时楚之郢都、齐之临淄,大街上摩肩接踵车毂相击,这都是文献上凿凿可考的。还有南宋杭州的人口密度超过今日之杭州,民国上海的人口密度超过今日之上海,也都有详尽数据可查。另外民国报纸上刊载的车祸新闻似乎也不少,对吧?再譬如污染,明朝染坊任意排放废水,致使苏州河发臭,秦淮河发臭,这在明代工商业碑刻拓片上有载。加上过去老百姓缺乏公德心,在井边淘菜,在河边洗衣,完了原地倾倒废水,甚至直接在大伙取水的地方刷马桶。所以谁要说古人天天饮用干净安全无污染的水,打死你我都不信。目前我知道的是,至少在晚清和民国,恶劣的水质和不良的饮水习惯曾经造成很多地方的人患上结石和痢疾,以至于老外把痢疾称为“东方病”(Oriental Deseases)。
有没有适合饮用的水呢?有。清代皇室每天早上派专人专车从玉泉山上拉的泉水就是干净的,《红楼梦》里那位烧包尼姑妙玉派丫鬟婆子从梅花瓣上扫的雪也是干净的。雪本来很脏,但妙玉把雪装罐,埋入地下,陈上好几年,杂质就都沉底了,然后刨出来煮茶待客,纯净无比,可以说是最干净的“软水”。可这些水的成本太高,只有极少数有钱且有闲的家伙才能享用,普通百姓连二十个铜板一挑的“甜井水”都喝不起,遑论玉泉山水和梅花瓣上的雪。
也只有到了民国中后期,咱升斗小民才能喝到既便宜又卫生的水:自来水。抗战前夕有首竹枝词:“城北方塘一鉴开,千万龙蛇地下排。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就是民国北京的自来水。除了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重庆、汉口,都或先或后铺设了自来水管道。
那时候自来水的收费标准差不多,每用一吨水一般要交大洋一角多一点,小家庭做饭烧茶,一个月只用几分大洋的水就够了。至于洗衣洗澡,可以像过去一样使用井水或河水。不过自来水初装费很贵,当年鲁迅哥俩在北京首次买房,装修时接了自来水,自来水公司管他们要了115块大洋的初装费,相当于七八个黄包车夫一个月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