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诸子百家算总账
(2011-07-07 12:11:13)分类: 有时说说·非闲扯 |
郭金盛兄的书评——
今年初春,中原某禅寺“打禅七”,我受邀前往护法,在寺里住了一段日子。打禅七很像武侠小说里讲的“闭关”,一帮修行者连续闭关七七四十九天,当中除了吃饭和上厕所之外,就是一直不停地参禅,目的是通过这样密集的修行方式来体悟佛法的精髓。
那段日子,寺里大多数僧人都在打禅七,只有几个僧人和我这样的俗家修行人负责护法,也就是做饭、送水、打扫卫生、采购物品、给坐禅不当造成晕厥的僧人施以医药,诸如此类的杂事。禅七结束后,我们统计费用,采购食品花了一部分,采购药品花了一部分,给寺里的火工发工资花了一部分,给前来挂单的僧人发路费花了一部分,给受邀来指导佛事的法师发单金(即报酬)花了一部分,短短四十九天竟然花了七八万元!
坐禅本来是精神层面的活动,可是它离不开钱财,如果没有那七八万人民币的开销,是不可能连续闭关四十九天的,不要说晕厥的僧人得不到及时救治,就是一日一餐(打禅七期间每天只能吃一顿饭)也无法保证。这是个很浅显的道理,可是我以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不光坐禅,士子求学、诗人漫游、名士隐居、官吏办公、军队打仗、收藏家搞收藏,统统需要钱财,不管你是名家还是草根儿,是清官还是贪吏,统统如是。套一句讲滥了的老话: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这也是个很浅显的道理,可是大多数人容易忘记这一点。
我把上述体悟跟李开周分享,他把他的新书《君子爱财:历史名人的经济生活》递给我,说:你给打禅七的大和尚算了笔帐,我给孔子和孟子他们算了笔帐。
李开周是我的“同修”,我们一起学习佛法已有三年,他读经很广博,修行也很精进,我很佩服。但我最佩服的,却是他的人生哲学:他坚信任何一项高雅的行为都会在经济的泥土上奠基。别人读《论语》,关心孔子讲了哪些人生大道理;李开周读《论语》,留意的是孔子活着时靠什么吃饭。他的《君子爱财:历史名人的经济生活》就是在这样的人生哲学和阅读偏好影响下出炉的一部奇书。
这部奇书告诉我们,孔子在卫国做官时,年薪高达50万元;孟子在齐国做官时,年薪高达500万元;墨子一个人的收入超过三个小康家庭,他办的私学就像现在的哈佛大学,学生发财后往往给母校提供巨额赞助;曹操做丞相的时候,基本工资加上采邑租税再加上年终奖,每年进账1000多万元,但是小日子却非常节俭;白居易做官做了18年,还带着老婆和女儿在长安城租房居住;包拯身为清官,年薪却高达千万不止;岳飞被抄家的时候,名下的不动产也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江南地主……
这些结论,乍看上去匪夷所思,有信口雌黄的嫌疑,但是李开周决非信口雌黄的人,他的阅读视野非常宽阔,考据工夫也相当精深,此书不到20万字,光每页正文下面密密麻麻的注释就占去三分之一,可谓字字有来历,句句有出处。
另外作为一个专栏作家,李开周懂得怎样把枯燥的数据变成流动的故事,给学术的制服披上过瘾的梦想,在跟海量文献做搏斗的同时,又不忘掐中人性的死穴,所以读他的书是一种智力和阅读上的双重享受。
《君子爱财:历史名人的经济生活》,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11年6月出版,定价2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