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上的节约
(2011-04-01 14:48:20)分类: 旧闻新读·非历史 |
有很多成语,很多词儿,我们天天说,也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却未必知道它是怎么来的。
比方说,威胁,都知道意思,就是用强力恐吓别人,可为什么把“胁”跟“迫”搁一块儿就有这个含义呢?
再比方说,羁绊,意思是让什么事情给束缚住,绊是绊腿,走不动,那“羁”是什么意思?
还有成语“分道扬镳”,人人会说,可哪位朋友能告诉我这分道扬镳的“镳”是什么东西?
其实,这几个常用词儿的根,都扎在先秦,而且都跟马有关。
羁绊的羁,字典上说是马的笼头,错。正确解释是马的络头。络头跟笼头不一样,笼头是兜马嘴的,不让马乱吃东西;络头是缠马头的,不让马乱扭脑袋。这马络头,或者说“羁”,跟缰绳连着,一提缰绳,“羁”就紧了,让马往东,它不敢往西,管得服服帖帖。把“羁”这个字跟“绊”搁一块儿,意思马上生动起来:管住你,绊住你,不让你乱动。
威胁的胁,是马肚子上配的零件,用金属制成,一面光滑,一面带刺,光滑的那面贴在马肚子上,带刺的那面用来吓唬别的马:别靠近啊,不然扎你!换句话说,一匹马身上有了胁,别的马就不能靠近,既然不能靠近,那“胁”就有了威胁的意思。
分道扬镳的镳,是马头上配的零件,也是金属制成,它实际上是接头,通过它可以把马衔和马络头连起来。先秦没有笼头,想不让马乱吃东西,得往它嘴里横着塞一根短棍,也就是马衔,马衔的两端各接一个“镳”,两个“镳”再分别连着马头上拴的“羁”。赶马车时,一拉缰绳,“羁”变紧了;“羁”一紧,两个本来耷拉着的“镳”开始“扬”了起来,所谓分道扬镳,本义就是两个赶马车的人在路上寒暄过后,拉起缰绳,使镳上扬,各走各的路。
最有意思的常用词儿是“节约”,咱们都知道它的意思是节制、不浪费,其实它也是马身上的零件。拴马络头,要用几根绳子,几根绳子交叉的时候,得有一个结头把它们节制起来,不然绳子会走偏,这个结头就叫“节约”。“节约”有节制的功能,时间长了也就有了节制的含义。
秦汉以降,人们似乎觉得在马头上用一大堆零件太麻烦,拴马络头直接打结,不再用“节约”节制,但是“节约”这个词却留了下来。我读过西晋人的墓志铭,那时候夸一个人勤俭持家,用的就是节约一词。我估计用这个词儿的晋朝人跟我们一样,也是只知道它的意思,不知道它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