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跟乾隆辩论

(2011-02-06 09:36:30)
分类: 旧闻新读·非历史

乾隆晚年干过不少混蛋事儿,其中一件就是搞“议罪银”——这个制度允许被查处的地方官用贿赂免除刑罚,用银子代替板子。譬如说你是知府,贪污了几百万公款,被查了出来,本来该撤职判刑,可你赶紧掏腰包,给乾隆送几十万过去,再挖东墙补西墙把那几百万烂账抹平,那么好,乾隆不但不判你的刑,还会让你继续当知府。

对乾隆本人来说,议罪银是个很好的制度,既能增加宫廷收入,又不用加强对老百姓的直接剥削。可是对整个国家来讲,议罪银的后果是贪官越来越多,干起坏事儿来越来越明目张胆,官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这时候,一个叫尹壮图的官员良心发现,给乾隆上了一道奏章,说议罪银不道德,不利于国计民生,皇上要做千古圣君,还是把议罪银取消了好。这道奏章写得有理有据,乾隆挑不出错来,但他又不愿放弃那个坐地分赃的议罪银制度,于是就让吏部调查尹壮图的私生活,吏部回报说:尹壮图老家在云南蒙自,家里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娘,他自打做官以后,就一直没回去探望过母亲。乾隆一听大喜,在尹壮图的奏章上批示道:“你不孝顺母亲,人品很坏,有什么资格议论朕的制度?你要有悔改之心,朕恩准你停薪留职,回老家侍候你妈去;要是你仍然恋职忘亲,不知羞耻,朕现在就让六部九卿议你的罪!”尹壮图吓得屁滚尿流,赶紧上表谢罪,请长假回云南去了。

说到这儿我得补充两句,现在的立法者试图把常回家看看写进法律,强迫在外工作的人经常回家探望父母,其实这是在跟清朝接轨,因为乾隆时代已经就把这个写进法律了。那时候的官员,凡是身为独生子女,父母当中又有一人在七十岁以上的,每年至少要回老家探望一回;要是父母当中有一人超过八十岁,又没有跟着在任上养老,那么这种官员还必须提前退休或者停薪留职,回家专门侍候父母,直到二老统统去世并且过了三年丧期,才能重新出来做官。所以乾隆说尹壮图不孝,人品坏,让他请长假回家养老,并没有错。错的是乾隆的逻辑:一个人品有问题的官员,就没有资格议论一个有问题的制度。我很想问问乾隆这个逻辑到底有什么道理,不过我怕乾隆也会让人调查我的人品,然后大骂我人品败坏,没资格质疑他的逻辑。

乾隆已经死了几百年,成了腐殖质,他的逻辑却没有死,依然生命旺盛,在咱们这块大陆上走路,你一不留神就会踩到他的逻辑上:

你们有什么资格批评他假捐款?你们自己捐了吗?

你们有什么资格嘲笑中国足球?你进一个我看看!

你这个收红包的记者,有什么资格写文章揭黑?

你们洋鬼子连筷子都不会用,有什么资格批评中国?

……

后来连武侠世界里那个杀婴凶手裘千仞都学会了:“你们当中哪一位没杀过人,就请上来动手吧!”乾隆式逻辑一出,群侠登时呆在当场,不好意思再揍他了。

其实这种逻辑弱智到可笑。一个人评价另一个人,需要的是事实清楚、论据充分,而不是评价者的人品是否完美。就像你不会唱歌,却有权评价歌手的声音是否好听;你不会看病,却有权评价医生的医术是否精湛;你不会下蛋,却有权评价一只母鸡下的蛋是否好吃;即使你是杀人凶手,你也有权去指证另一位杀人凶手,对吧?

我想我要是尹壮图,绝对能把乾隆驳倒。不过人家尹壮图未必就不能把乾隆驳倒,他之所以认输,恐怕不是输在逻辑上,而是输在拳头上。真把乾隆驳倒了,那厮恼羞成怒,是有可能灭你九族的。跟权力辩论就这点不好:你跟它讲逻辑,它跟你动武器;你跟它动武器,它跟你讲逻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