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千年家居·非房产 |
迄今为止,这颗星球上已经爆发过至少三次大规模的房荒。
第一次房荒发生在19世纪中叶,原因是工业化大生产导致人口快速集中,英法德美等国普遍面临住房短缺,尤其英国伦敦,租房的一度占到全体居民90%以上。
第二次房荒发生在二战以后,长期轰炸使很多城市变成废墟,可供居住的房屋非常缺乏,另外战后经济快速恢复,农民重新涌入城市,再加上一批批军人复员返城,使参战诸国房价房租迅速暴涨、贫民窟大量涌现。
第三次房荒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其共同原因是城市化加快,具体到不同国家,则有关键的制度因素在内,譬如GDP至上和土地财政使政府不遗余力推高房价,长期劫贫济富的分配制度也让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所以,一方面是房屋空置,买得起房的少数人不需要住房;另一方面是居住困难,急需住房的人买不起房。
显而易见,现代中国正在经历第三次房荒。
再往上追溯六十年,早在解放前夕,中国大多数省会城市已经受过第二次房荒的影响了。
例如杭州,从1947年1月到1947年5月,五个月中房价上涨一倍;从1947年6月到1947年7月,两个月中房价上涨4倍;从1947年8月到1948年2月,半年中房价上涨23倍!离解放越近,房价涨速越吓人。个中原因,除了抗战时杭州几经轰炸,战后的住房修复比较迟缓外,人口回流和通货膨胀也是非常关键的两个因素。
房价涨得越来越快,法币却贬值得越来越快,工薪阶层沮丧地发现,他们越是努力攒钱,越是买不起房子。买不起可以自建,但是自建得买地,此时杭州的地皮真是寸土寸金,工薪阶层谁能买得起哪怕是再小的一块地?
好在,肇始于清末的西风东渐仍在持续,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像国人积极推荐欧美等国解决房荒的一大法宝:住房合作社。前面说过,二战后参战诸国都有房荒,在这个背景下,欧美居民自发成立了很多住房合作社,参社的大多属于无房家庭,他们以合作社的名义团购住房、团建住房和团租住房,省了不少钱。这种风气传到中国,使杭州也成立了住房合作社,叫作“杭州市第一住宅合作社”。
这个“第一住宅合作社”跟欧美等国的合作社完全不同,它共有社员100人,全是国家干部,像“省政府秘书长雷某”、“省交通处处长杨某”、“省合作管理处处长唐某”、“市政府秘书长徐某”……都参加了这个合作社。该社成立后,一不团购住房,二不团租住房,只是让杭州市政府无偿划拨了国有土地50亩,又通过浙江省政府善后经济处申请了大笔“救济款”,凭着这些钱和地,顺利建成100套小别墅,然后人手一套分完。
那位说了,这个“住宅合作社”可真好,一分钱不花,就能在房价如此暴涨的时代弄套小别墅,我也报名入社行不行啊?不行,“本社社员力求严格,入社时务须发起会员二人之介绍,经社员大会通过才得入社”。
一句话挑明,你不是官,不带你玩。
附注:
1.此文参考了1946年9月29日《正报》对“杭州市第一住宅合作社”的报道、1948年杭州市政府统计处印行的《杭州市物价与生活费指数》。
2.这是给杭州日报写的专栏,栏名“民国房事”。
3.准备跟上海三联书店合作,在明年推出一本名叫《民国房地产战争》的小书。现在有两个方案,一是把已经写过的民国房地产专栏汇集到一块儿,做成专栏集子;一是专门的、有系统、从头到尾讲述1912年到1949年中国大陆的住房难现象,涵盖北洋时期、日伪时期、国民政府时期以及伪满洲国,分析当时住房政策和土地制度的弊病与优势。还有,插图是配历史照片,还是用木刻。朋友们有什么建议,请发邮件到likaizhou@sohu.com。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