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宿舍,女生止步
(2010-09-06 11:23:06)分类: 旧闻新读·非历史 |
多少年没进大学校门了,关于大学的记忆也就剩下男生寝室楼前立的一块牌子:男生宿舍,女生止步。
因为这块牌子,想起少林寺来了。《倚天屠龙记》开篇第一回,郭襄郭女侠满世界瞎逛,无意中来到少林寺山门外,被守在门口的两个少林弟子拦住了,那两个少林弟子一指门口的木牌,说:“千年以来,少林寺向不许女流擅入,姑娘请下山吧,免得自讨没趣。”郭襄本来没打算进少林寺,听了这话恼了,质问那两个少林僧:“女流便怎样?难道女子便不是人?你们不让女子进,今天我偏要进去。”这很像当年读大学时一女同学要进我们男生宿舍,遭到保安拒绝,跟人家争吵起来的场景。
少林是佛教圣地,佛教骨子里对女人是有些鄙视的。《涅槃经》说:“一切女人皆是众恶之所住处。”《大智度论》说:“女人之心,不可得信。”《无量寿经》说:女人往生净土,必须得先修成男身,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没有女人的。《法华经》则说女人天生有五种毛病:爱说瞎话、爱传谣言、爱骂人、爱装饰、爱生气,只要不修成男身,这五种毛病就永远消除不了,进而也就永远不能成佛。佛陀在世时常说“众生平等”,其实只是指大家佛性平等,并不表明女人成佛的权利跟男人平等。
古印度没有寺庙,专门给僧团划出一个活动范围,除了女性修行者,世俗的女人是不能进入这个活动范围的,佛教史上称之为“女人结界”;中国有寺庙,寺庙的大门常常对女人关闭,《五分律》里称之为“女人来观,反入闭户”,意思是一见女生就关门。
当然,佛教来到中国,一直在不停地变通,印度僧团的很多戒律并没被我们中国僧人一一遵守,至少从南北朝以来,咱们这儿的寺庙并不严格限制女人进入,所以才有女人进香和世俗男女都可以参加的大型庙会,才有现代少林寺络绎不绝的女游客。也就是说,像《倚天屠龙记》里写的禁止女人进寺的那种牌子,历史上未必真的存在。
历史上真正存在而且俯拾皆是的,是那些看不见的牌子:
从北宋到晚清,社会习俗要求女性尽可能少地抛头露面,以至于以写实主义风格著称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上几乎看不到女性的影子,当时在街市露面的极少数女人,要么是女性特征已经消退的中老年妇女,要么是社会地位低贱的女性。这种情形并不只出现在古代中国,在古希腊也出现过,古希腊虽然有恢弘的广场和公民大会,但妇女同样被隔离在这些公共场所之外。
1868年,江苏巡抚丁日昌颁布《严禁女子入馆饮茶令》,禁止辖区内任何一家茶馆和戏院招待女客。在丁日昌发布该禁令的一百年前,法国议会治安委员会也曾通过一条法律,宣布所有妇女组织均为非法,所有妇女都不能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
就连开明如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爵士,一直到1937年去世都坚持认为女人不能从事体育运动,因为这是“完全违背自然规律”的,“她们在奥运会上的主要角色只是为胜利者戴上花冠”。
时至今日,上述这些牌子慢慢地都被摘掉了,但另一些大门又开始上锁,例如抽烟,例如喝酒,例如飙车,例如某些重体力作业,这些行为几乎被认为是女性不适合做的。如果说以前那些大门之所以不对女人开放是出于对女性的鄙视的话,那么今天这些大门之所以不对女人开放,则更多地被解释成对女性的保护——众所周知,抽烟、喝酒和飙车都不是有益的爱好,重体力作业更是危险的工作。
从鄙视女人到保护女人,时代确实是进步了。然而还不够,因为就像郭襄说的那样,女人也是人,跟男人一样有选择怎么生活的权利,进哪扇门,不进哪扇门,是人家的自由,男人最多有权提出建议,无权代为选择,更没有资格竖起一块贴有性别标签的牌子,强行把女人关在门外。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女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