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国地王和广州房价

(2010-06-21 17:11:30)
分类: 千年家居·非房产

先说天津的地王。

民国十七年,旧军阀幕僚龚家祺在天津海河南岸大胡同商业街买下一块地皮,每亩地价5万元(银元,下同)。当时整个天津市(不包括租界)的平均地价是每亩1309元,这块地的价格比平均地价高出几十倍。我查过民国二十三年房师文《天津市地价之研究》一书,从清朝末年到抗战前夕,再也没有找到比这块地皮更贵的土地。换句话说,这块地应该是民国前期天津市的地王。

再说上海的地王。

建国后新修的《上海房地产志》记载,民国时上海地价要数公共租界最高,公共租界地价要数南京东路最高,南京东路的地价则要数民国二十二年最高。民国二十二年的地价有多高呢?每亩18万两,折合银元26万元。这个价格属于平均价格,当时在南京东路交易的地块肯定还有比这个更贵的。

最后看广州的地王。

自从清朝末年毁城筑路以后,广州地价就开始高歌猛进。在民国十七年,凡是经过平整、修过马路、有良好排水设施的街道,两旁商业用地已经不低于每亩3万元,住宅用地不低于每亩1.2万元。到了民国二十一年,马路两旁商业用地已经涨到了亩均6万元,住宅用地则涨到了亩均4万元,极个别最优秀区段、经政府规划可以修建小洋楼的地块,一亩竟然可以卖到200万元。更有甚者,民国二十一年122号的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刊载了一条惊人消息:广州市惠爱路某洋房地块每亩售价竟然高达420万元!

我把这条消息传给朋友看,她说:“许是法币吧。”错,法币在民国二十四年才开始印行流通,这之前民国媒体上所说的货币单位“元”都是指银元。

银元的购买力不可小视,据国民政府社会调查部多年调查,银元一元能买将近200斤(民国时的“斤”比现在稍大)煤,如果买大米和鸡蛋,够一个重体力劳动的成年男子吃15天,纯买粮食的话,一块银元相当于现在人民币45元到80元(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粮价有差异)。

如果按银元一元折合人民币45元计算的话,天津那块亩均售价5万大洋的地王也就等于是亩均售价225万元,跟今天的地王实在不能比。上海南京东路的地王呢?亩均26万大洋,等于是亩均售价1170万元,差不多可以跟今天二线城市的地王有一比了。比较吓人的民国二十一年广州市惠爱路每亩售价420万那块地,折成人民币是一亿八千九百万!

大伙都知道,现在全国的单价地王是上海市闸北区苏州河北岸那块地,每亩售价才一亿三千万,还没民国时高呢。看来正在“经营城市”的地方政府应该再加一把劲儿,把地价抬得再高一些,努力跟民国接轨。

有朋友可能会说,既然民国时单价最高的地王是在广州,那么当时广州的住房肯定也是最贵的啦。这个倒未必,因为地王这东西有着非常强烈的偶然性,像民国二十一年广州惠爱路那块单价420万元的天价地,很可能是碰到了一个既有钱又糊涂的下野军阀,或者遇见了一个不把钱当回事儿的归国华侨,所以才卖到了那么吓人的高价。也就是说,单凭这一宗案例并不能证明广州的平均地价最高,更不能证明广州的平均房价最高。

那个时候广州的平均房价是多高呢?这个主要看房型,老式瓦房便宜,每井800元;新式洋房贵,每井1500元。这里的“井”是面积单位,60井是一亩,一井等于11个平方。我们可以算出老式瓦房的单价是73元每平米,新式洋房的单价是136元每平米。当然,这里的“元”还是指银元。

再按照银元一元等于人民币45元的公式来折算,老式瓦房每平米卖3280元,新式洋房每平米卖6120元,跟今天的广州房价比起来,还算便宜得很。

——————————————

以前在此博上贴过《民国地王》一文,因为资料上有疑问,一直没敢确证,后来有朋友从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六楼的汉学研究中心发来了1932年12月2号的《中央日报》,可以确认那块每亩420万大洋的天价地确实在广州存在过。

感谢这位朋友!非常非常感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牛逼五境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