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谈陶渊明的五斗米

(2010-06-16 08:38:44)
标签:

杂谈

分类: 有时说说·非闲扯

在《陶渊明的买房计划》一文下面读到某位朋友的如下评论。

谢谢你给出了日薪五斗米的出处。但是我的疑问随之而来:

一、日薪五斗米是只有杨先生一个人的观点还是学术界普遍认同如果只是杨先生的观点,你这文章是不是不够严谨起码应该表明还有其他观点,不能以偏概全。

二、陶渊明为什么要说五斗米?而不说百斗米?如果按你的说法是日薪五斗米,那么月薪基本为一百五十斗米,要是说不为百斗米折腰(差不算太离谱),应该实际所指是一样的,都是指那点微薄的收入。为什么陶不说大家都习惯的月俸而说日俸

三、汉魏时期的薪俸发放时间是多久是每日发一次还是每月发一次如果是每日发一次,那么当时的薪俸发放习惯应该是按日来发。如果是每月发一次,那么当时的薪俸发放习惯应该是按月来发。那么,陶的五斗米都应该是符合当时的薪俸发放习惯的。还请你继续说明。

四、据说钱穆先生认为五斗米是指一个人的每月的生活所需要的粮食,并非指每月或者每日的薪俸,也仅是一家之言。希望你能再做更严谨的说明。

在“五斗米”这个已经被人家学术界探讨烂了的老问题上纠缠不清,坦白说我觉得很没劲。

我阅读面儿太窄,没看过钱穆先生写五斗米是指一个人每月生活所需粮食的文章,不过我琢磨着钱穆应该不会这么写,因为这老头很博学,不至于搞不清楚五斗米的真实重量。其实在两汉魏晋时,一斗米是很少的,只有三四斤(西汉斗略小,魏晋斗略大,一斗上下差五十毫升)罢了,五斗米约在十五斤到二十斤之间,这点儿大米无论如何不够维持一个成年人三十天的正常生存。

对于这一点大伙可能会有不同意见,说自己一天只吃多少多少米,或者当年挨饿时一天只吃多少多少米,以此来证明一二十斤米可以吃一个月。我想请大家弄清楚以下两点:

第一,古人谈口粮,是以不含其它任何食物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在只吃某种食物的情况下,一个人一天需要吃多少;

第二,这里说的是可以维持正常生存,而不是挨饿或者吃到胀死。

关于两汉和魏晋时古人口粮,史籍上的相关记载实在太多,一成年男子在正常情况下每天口粮最少绝对不低于五升(每月十五斗),稍高一些会多到一斗二升(每月三十六斗),你五斗米作为一月口粮,那不是故意要让人挨饿吗?

如果您还有不同意见,敬请参照我的烂文《两汉魏晋西域驻军食量考》,此文在网上可以搜到。

关于晋朝官员薪水计算方法,这个其实已经不是问题,因为经济史界早有定论:晋朝官员是以日计俸的。也就是说,大伙按天算工资。至于证据,从《晋书·职官志》和《晋书·安帝纪》以及《晋书》某些列传中可以找到一大批。

我觉得按天算工资的规矩不止流行于两晋,在南朝刘宋也有遗风,因为宋明帝在位时曾经多次减发官员“日料”。众所周知,“料”就是“料钱”,料钱就是工资,“日料”呢,不就是每天的工资嘛。

甚至到了唐朝,白居易老师写诗,还说“为贪逐日俸,拟作归田计”。宋人贺铸自叙诗里也有“日俸百钱”的话头。所以陶渊明“五斗米”是指一天五斗米,这个毫不奇怪,您现在习惯说月俸,未见得陶渊明也习惯说月俸,人家晋朝人恰恰就是习惯说日俸,你我不能以今人之嘴代替古人之嘴,是吧?

但是按天算工资不等于按天发工资,两晋给官员发薪水的频率其实是很低的,既不是每天发一回,也不是每月发一回,更不是每年发一回,而是每季发一回。有时候朝廷嫌三个月发一回太麻烦,改成每半年发一回。这个规矩后来被唐朝继承,唐朝给官员发禄米也都是半年一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