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佛经的想象力
(2009-12-08 08:50:14)分类: 读经小识·非法门 |
忘了是唐传奇里哪一篇了,情节倒还想得起来,说是一剑客夜半出门,回来时拎了五六颗血淋林的人头,把同宿舍的朋友吓了个半死。剑客安慰朋友道:“别怕,瞧我给你变个戏法。”说着把人头摆在桌子上,打了个响指,那些人头就嗖嗖地小下去了。剑客把人头塞嘴里,吃一枚吐一枚,吃进去的是人头,吐出来的都是李子核。
唐传奇中比较神奇的还有个聂隐娘,隐娘给人做警卫工作,能把自己变小,钻进被保护人的肚子里放哨,真正意义上的贴身保镖。
吃人头吐李子以及钻别人肚子这类剑术,在清代侠义小说里就见不到了,在民国武侠剑仙一类的书中也没有,清代和民国的文人描写剑客只有模式化的两套:鼻子里喷出两道白光,千里之外取人首级;或者道一声“疾”,在众人面前骤然消失。事实上这种境界不是剑客也能达到,比如说我吧,在论坛里跟贴跟累了,道一声“闪”,也能在众人面前骤然消失。唐传奇里的剑术就没这么单调,红线总是有红线的绝招儿,隐娘总是有隐娘的绝招儿,从虬髯客白昼杀人到李靖呼风唤雨,唐传奇对每一位剑客的描述都充满了想象力。因为这个缘故,我不佩服清代的侠义小说,也不佩服民国的武侠小说,只佩服唐传奇,以及撰写唐传奇的唐代文人。
现在我又发现,就连唐传奇也不应该佩服,因为它们涉嫌抄袭了佛经。吃人头吐李子的故事,在《佛说譬喻经》里就有;女保镖钻人肚子的故事,简直是《佛说腹中女听经》的再加工。《佛说譬喻经》是唐朝义净翻译的,在大唐颇为流行;《佛说腹中女听经》是东晋昙无谶翻译的,在唐朝被编成变文。因此,我有理由认为,唐传奇不只是取材于前朝志怪小说和文人的艺术想象,还从佛经里剽窃了不少有趣的情节。
即便是隋唐以前的志怪小说,也有不少是抄袭了佛经的。比如说六朝志怪小说《阳羡鹅笼》,情节大体上是这样的:
李四请张三吃饭,张三嫌两个男人在一起吃饭太单调,李四就从口中吐出一个美女,陪两人吃饭。后来李四睡了,那美女又从口中吐出一个帅哥,陪自己和张三吃饭。再后来李四醒了,那美女赶紧把帅哥吞进肚里,而李四又把那美女吞进肚里。然后张三、李四分手回家。
而《旧杂譬喻经》第十八品中早有类似情节,说的是太子进山游玩,遇到一个和尚,和尚从嘴里吐出一酒壶,酒壶里蹦出一个姑娘,姑娘陪和尚及太子喝酒,等和尚睡了,那姑娘又吐出来一小伙,让小伙陪自己及太子喝酒。后来和尚醒了,姑娘把小伙子吞进肚里,和尚又把姑娘吞进肚里。然后太子与和尚说再见,各自回家。
《旧杂譬喻经》是三国时期天竺僧人康僧会翻译的,此经流传到南北朝,大概有人从经中摘取第十八品,改装成了志怪小说《阳羡鹅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