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千年家居·非房产 |
好多年了,那时候我还在郑州念书,我女朋友的堂姐,一卖窗帘的,在郑州某小区门口租了一间门面,四十平米,月租两千,用水免费,用电另算,租期是三年。三年租期还没到,那堂姐不干窗帘生意了,把门面转租给了别人,租金一点儿没涨,还是月租两千。我替她可惜,因为她当初承租时,那门面是毛坯房,她花了四万块钱装修一新,现在转给别人,四万装修费算是白扔,倒让下家和房东捡了大便宜。后来才知道她一点儿没吃亏——租金是没涨,可她一下子收了下家十五万的“转手费”。
转手费这玩意儿一度让我头大。它绝对不能算是下家支付给二房东的装修成本,以我女朋友的堂姐、那个窗帘店老板为例,装修才花了四万,转手费却要十五万,是装修成本的将近四倍。不过也不能算是下家付给二房东的租金补贴,没错,租金是一直在涨,两年前月租两千,两年后月租三千或者五千都是可能的,但总不能一次收人十几万来弥补租金差价吧?即使二房东想这么做,下家也得愿意掏这么多钱不是?合乎情理的解释是,原来这铺子没这么红,经过了二房东的装修,经过了时间的推移,现在人气看涨,需求旺盛,有很多下家争着来租,所以二房东才能赚一笔远比租金要可观的转手费。
类似情形在民国时期的上海租界颇为常见。
你知道,自从咸丰三年小刀会起义以后,上海居民就不断地涌入租界避难,此后每有战事发生,租界人口就会翻上几番。到民国二十四年,公共租界的人口密度已经达到了每平方公里五万人,是现在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的五倍还要多。人地矛盾如此突出,租界房价自然暴涨(租界外一些地段的房价则暴跌),租界房租自然嗖嗖地往上窜。奇怪的是,房租越涨,房客越多,抗战胜利前夕,平均每天有几百人逃进租界找房避难,租界内原有的房客发现有利可图,纷纷做二房东,一面涨价转租,一面向愿意承租的新房客收取惊人的转手费。
比方说,公共租界内阁楼一间,假定月租行情是大洋三元,二房东转手给新房客时,租金可能不变,却要加收二百块大洋的转手费,相当于五年多的房租。个别新房客或许会觉得这样太吃亏,不愿去租,那不要紧,会有其他人去租的,因为那时候租界的房子就是人气看涨,就是需求旺盛,下家们就是多得很,二房东无需犯愁。
最后贴一张民国三十三年某二房东印发的招租小广告:
洋房,XX路,独立,三开间,三层,花园,电、卫、煤、车全,顶费二十二条,请电XXXX洽。
“顶费”就是转手费,“二十二条”即二十二条黄金,每条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