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报纸的邮寄周期
(2009-01-05 07:49:52)分类: 旧闻新读·非历史 |
十年前,我参加完高考,一边在老家种地,一边等录取通知。那时候跟现在一样,高校录取了哪个考生,是会把通知书寄到考生家里的,而且在寄送之前,还会在媒体上发一通告,提前把录取名单公布出来。
那时候的媒体包括电视、广播和报纸,还不含手机与互联网。而我们村子非常偏僻,从我记事起就没有电,也收不到广播信号,所以电视和广播全指不上,只能盼着报纸。
报纸也奇缺,全村三百户人家,只有校长家里订了报纸,我就经常到他家读报。也不知邮局是偷懒还是耍赖,校长订的日报,却不给每天送一回,而是凑够十期才一块儿送,再碰上邮递员马虎大意,常常隔了半个月才能看到新报。
那年我左等右等,一直等到八月底,既没等到录取通知,也没看到录取名单,以为肯定落榜了,伤心欲狂。父母也失望得很,备好了行李,让我去南方打工。这时候校长跑来了,手里拿着报纸,胳肢窝里夹一信封,拉着我爸报喜:“你家小二考上了!”原来那报纸是跟录取通知一起到的,迟了将近二十天。这情形很像范进中举,漫长的等待过后,先是鸿燕杳杳让你悲伤绝望,然后报录人蜂拥而至,大红的喜贴高高挂起。我要是心理素质差点儿,非跟范进一样疯掉不可。
范进活在古代,古代报纸的邮寄周期更加漫长。欧阳修您知道吧?他在河南滑县做官,有个叫丘良孙的人去拜访他,顺手偷了他的文章,然后署上自己的名字献给朝廷,朝廷不明真相,把这些文章登在了报纸上。后来欧阳修进京出差,发现丘良孙剽窃一事,向皇帝举报,皇帝很生气:“你早干嘛去了,刚登出来的时候怎么不说?”欧阳修很委屈地说:“都怪臣消息不灵,臣在地方工作,中央的报纸寄到我们那儿,至少要到三十天以后。”滑县离当时的首都开封只有一百公里,这么近的距离都要三十天才能寄到,可见宋朝的报纸也够慢的。
明朝更惨,当年李自成举兵造反,大臣祁彪佳向皇帝反映过报纸邮寄太慢的事儿:“近来盗贼纵横,谣言四起,老百姓都慌了神,我老家的人寄信给我说,他们想从报纸上得个准信儿,可是报纸俩月还不去一回,新闻报道总是走在谣言的屁股后面,这样下去很不好。”
读过金庸《碧血剑》的朋友想必还记得那位蛇岛大将毛文龙,此人在辽东跟女真人干仗,嫌关内报纸去得太慢,也给崇祯皇帝提过意见:“臣在边疆驻防,读报非常困难,今年大年初二才接到去年秋天寄来的报纸,以后皇上可得亲自抓一抓这事儿了。”
其实毛将军太糊涂,邮政效率低下那是古今皆然,皇帝亲自抓也未必管用,除非学现在的做法,报社绕开邮局,自己搞发行。
附注:
1.欧阳修文章被窃并发在报纸上一事,见于魏泰《东轩笔录》卷4;
2.祁彪佳向皇帝反映报纸太慢一事,见于《祁彪佳集》第2-5页;
3.毛文龙向皇帝反映报纸太慢的奏折,见于《东江疏揭塘报节抄》;
4.本文所说古代报纸,指的是“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