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开周
李开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714
  • 关注人气:18,3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进口货

(2008-12-20 10:47:49)
分类: 穿越食空·非烹饪

现在我们吃的喝的,好多都是咱们这儿本来没有的东西,比如汉堡、比萨、烧饼、奶酪、蔗糖、咖啡、香槟、红薯、土豆、玉米、大蒜、洋葱、辣椒、黄瓜、芫荽、西瓜、核桃、石榴、菠菜、胡萝卜、西红柿、三明治、冰激淋,等等等等,统统属于引进品种。

有些东西,到了中国还叫外国名儿,只不过换一中国写法,像汉堡、比萨、咖啡、三明治,让人一听就知道是移民来的。至于洋葱、番茄、胡萝卜,虽然改了名字,姓还是外国姓,打着进口的标签,胡、番、洋,容易辨认。

难以辨认的是这样两拨:

一拨改名改得彻底,连姓带名一起改了,入境前叫汤姆斯,入境后叫小六子。像土豆、红薯、黄瓜、玉米、大蒜,就是这样。

另一拨的名字倒没怎么改,只是来华定居的时间太长了点儿,刚来时长什么样儿,人们已然全忘,往昔碧眼金发,今朝长袍马褂,弄得比土著还土著,如果不查它们家谱,您还真容易当它们是土生土长的中国食物。像菠菜、石榴,就是这样。

菠菜原产伊朗,传到北非,被摩尔人带到西欧,然后从西欧传到中亚,最后来到中国。唐人封演在其笔记《封氏闻见录》第7卷写道:“波罗拔藻,叶似红蓝,实如蒺梨,泥婆罗国所献也。”另一位唐朝人段公路在其笔记《北户录》“蕹菜”条目中写道:“国初,建达国献佛土菜,泥婆罗国献波稜菜。”封演说的“波罗拔藻”和段公路说的“波棱”,都是菠菜,“泥婆罗国”则是今天的尼泊尔。菠菜是从尼泊尔引进的,尼泊尔在唐时叫palinga,发音是“波棱”,故此唐朝人把来自波棱的菜叫做“波棱菜”,元代以后才简读成“菠菜”。

石榴也是原产伊朗,西汉时引进到大陆。晋人张华《博物志》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张华所说的“安石国”其实是中亚安息国,安息国的发音是arshak,音译就是“安石榴”。

作为外来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葡萄是汉武帝时移民到咱们这儿的。它的家乡说远不远,就在帕米尔高原西麓、锡尔河上游,今天属于乌兹别克共和国,过去叫“大宛”。大宛是汉朝人的叫法,大宛人自己不叫这个,他们管自己的国家叫budawa,用汉字转译,就是“葡萄”。

古时候学外语的人特少,国与国之间交流,那语言鸿沟不亚于马里亚纳海沟。遥想当年,大宛国使臣手捧葡萄进献给汉武帝,汉武帝一瞧,这是什么东西啊?不认识,比划着问人家:“你滴,手里拿滴,一嘟噜一嘟噜滴,什么滴干活?”那大宛使臣闹了个满拧,以为汉武帝是问自己从哪儿来,也比划着回答:“我滴,budawa滴干活。”汉武帝让人用汉字记下来,于是那一嘟噜有了名字:葡萄。这跟老外错拿咱们秦国当瓷器一样,都是不同语言相互交流时打岔的缘故。

也有不打岔的,听老外喊coffee,就写成“咖啡”,听老外喊sofa,就写成“沙发”。宋朝流行的食物“毕罗”就是这样,它本是抓饭,中亚和西亚伊斯兰教诸民族喊它pilow,被咱们华人直译成“毕罗”。还有宝石界的宠儿祖母绿,它之所以叫“祖母绿”,并不是因为像死掉多年的祖母那样绿,而是由于曾是进口货的缘故——此物最早来自萨珊王朝,波斯语作zumurrud,经咱们华人的口,成了“祖母绿”,也是直译。

我觉得,迄今为止咱们引进过的所有东西,食物也好,其他物品也罢,译得最好的,还是葡萄,虽然汉武帝译它时打了岔,把人家国家的名字安在了水果头上,毕竟这俩字儿选得合适,既不像祖母绿那样容易产生歧义,又比沙发、咖啡、毕罗什么的更形象,一眼瞧上去,就给人一嘟噜一嘟噜的感觉,浑圆饱满,晶莹剔透,水灵灵的那么可爱,多贴切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皇帝吃面秘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