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驾校非常多,中等的,小规模的,随便就能数出几十上百家。几何时,驾校一度是非常敛财的一条捷径,在各种各样的职业技能培训中,驾校风光一时。单是一位驾校教练的年收入就让多数工薪族望尘莫及。然而,市场经济加大了竞争,也增大了驾校的生存难度。目前,多数驾校已经处于勉强维持的边缘。校长们都开始感叹生意难做,学员不好招。究其原因,有这么几条。
一
缺乏长远规划。要说生意不好做,校长们应该首先找自身的原因。船航行不好,一定首先是舵手出了问题。多数驾校都只是简单地遵循拿地盖房招生培训的老路子在走,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特别是作为驾校的校长———老板,既不注意驾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不注意扩大驾校影响力,更谈不上树立独立的教育品牌意识,最终只能走上和同行血拼价格这一条死胡同。
二
驾校只被许多人视作敛财的一种手段,没有人把它当做事业对待。既然是敛财手段,当然免不了有急功近利的行为,心态决定生存形态,许多时候,为了眼前利益损失长远利益的事便会发生。
三
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驾校的吃拿卡要现象非常严重,即使是在目前这样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教练私底下向学员明示暗示送礼的不在少数。虽然各个驾校都规定了不允许教练对学员进行吃拿卡要,但真正执行起来却很难落到实处。从中可以看出,多数驾校明显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与有效的监督机制。
四
员工素质适应不了驾校的快速发展。获得一张驾照现在已经变成一种非常普通的技能了。学员的素质过去普遍偏低,现在学员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而相应的驾校教练却还是脏字不离口,加之责任心不强,态度不好,吃拿卡要,怎会不严重影响驾校的声誉呢?驾校,说穿了就是服务行业的一种,服务行业都有规定的文明用语,而对于驾校教练,并没有看见哪家驾校制定出一套标准的训练用语来。
五
在扩大生源上面没有特别有效的手段。虽然许多驾校都制定了对员工的激励机制,介绍一个学员多少钱,但实行效果不明显。再者,驾校对生员情况没有作细致调查分析,目标客户群不明显。表面看去,大车小车学员各式各样,生源比过去要更广泛,但为什么驾校反而感叹生意难做呢?实际上生员有它的特点。比如大车学员,一般来自相对贫困的地区,将车技当做谋生的手段;小车学员,多数是写字楼白领前来学习,只是将它当做一项不可缺少的技能。然而,从来没有看见哪家驾校将宣传海报贴进写字楼。可见,在扩大生源上面,多数驾校都只是利用大家已知的方式,没有开动脑子去向潜在客户宣传。一项生意,如果不肯动脑子,最终只能沦为平庸。
当然,这只是简单的分析,要深究,必须深入此行业了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