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五关”修练,且“学而时习之”!
———太阳谷“小人与君子主题对话论坛(3)
在“小人与君子主题论坛”中,问王教授:我们提出来“君子”和“小人”这个对话,更多的是在现代社会意义上如何借鉴及应用?作为从公司的角度上来讲,在员工和干部上怎样借此而提高修养,怎么升华自己?怎样避免小人状态或者避免做小人,更多的做君子?王教授给予了总结性回答:
《论语》中“君子”和“小人”出现的频次分别是107次和24次,对于君子与小人的“对比描写”也非常精彩,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在《论语》中有三个概念,一是君子;君是国君,国君的儿子是君子,亲王是君子。二“君子”是贵族的概念;三“君子”是道德高尚的概念。君子最大的特点是“仁”,仁者爱人,如果和君子相对的话,小人则不仁,不仁的人称之为小人,不仁的人自私。小人“常戚戚”,他标志性特点就是自私自利。
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有句话,“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是非常伟大的教育家,他站在高处看下面芸芸众生,把人性看得既透彻又深刻。他认为人的状态是可变的,既可“君子”又可“小人”,今天是君子明天可能就是小人,在人多的时候是君子在人少的时候是小人,在家人面前是君子在陌生人面前是小人,在领导面前是君子在下属面前是小人……孔子用辩证的眼光看所有人,这是一种了不起的眼光。在《论语》中反复强调君子和小人,并且君子的成分远远多于小人,他意识到人们是可以转变成君子的,通过《论语》可以总结出“小人”变成“君子”的五个步骤:学、思、省、改、约。
一是学习:人不学习,成不了君子,因为不知道君子是什么样子,见贤思齐,见不见贤而内自省也。
二是思考:人和动物的区别是思考,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也是思考。小人思考向下的自我,君子思考向上的境界。
三是反省:人之反省才能认识到不足和欠缺,孔子一直强调反省,吾日三省吾身,知道哪里不足不对以便更好的改正。人有两个前进的翅膀,一是反省的翅膀,知不足而更进;二是感恩的翅膀,当怀着感恩之心对待父母领导下属朋友及所有人的时候,你会发现路子越走越宽,只有知道感恩的人,别人才愿意帮他。反省和感恩,一是内动力,一是外动力。
四是改过:一个人犯了错误,不改正,还在重复错误,不会有成就,要闻过则喜。
五是约束:成为君子要约束自己,要用规章制度、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人不约束自己就会出现不该犯的错误,就会出现大失误。
一个人在这五方面不停地循环改进,就会离“小人”越来越远,离“君子”越来越近,君子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这也是我们传承发展《论语》的意义所在,过“五关”修炼,且“学习时习之”,把自己培养成道德高尚的人。



点击二维码,欢迎进入皇明商城:皇明,一切皆可太阳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