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论坛执行主席刘旗辉先生,谢谢商界传媒和长江商学院各主办方和承办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也感谢广大网民的投票。今天是我一个非常大的荣幸,首先我代表整个太阳能新兴产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接受这个奖,我感谢社会和各位对太阳能产业和环保产业的关怀和支持,同时也感谢大家对皇明集团的支持。
作为一个完全新兴的产业,它纯粹是个蓝海,所以,一开始我们就坚持认真分析,深刻理解消费者和社会的需求和感情,同时努力的坚持去满足它,而且不断的创新,超越出原来的红海,同时坚守一个蓝海战略,最后取得了商业成果。
首先回到2005年,我受联合国总部的邀请,向全世界一百几十个成员国,包括几十个国际组织,数百人宣讲中国的皇明太阳能发展模式。在这个讲台上,我发表演讲加起来20多分钟,我们有皇明模式的PPT在讲台上挂了将近两个小时(联合国会议的演讲中是不允许做PPT的,这是我们努力争取的结果)。为什么是皇明,为什么是中国太阳能?而且近来境外媒体频频采访皇明,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创造了太阳能推广的奇迹,是因为我们创造了“环境利润流模式”。这个模式已经通过联合国推广到全世界,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皇明太阳能:环境利润流
核心逻辑:
在保护环境面前,商业总是充当叛逆者的角色,但皇明模式却开拓了一条“商业与环境的和谐之路”,实现了环境与市场、产业的共赢。皇明模式中有三个循环是关键。循环一:企业与市场,体现了“利润流”的反射效应。企业依靠科普启蒙市场,而市场的快速成长又反哺企业,二者相互促进。循环二:企业与产业,体现了“同频体”的共振效应。循环三:企业与环境,体现了“经营管理方式”的扩散效应。皇明正在向世界最大可再生能源供应商的目标迈进。
■
模式路经\\
循环1——
企业与市场:“利润流”的反射效应。
皇明集团进入太阳能领域时,整个产业内无参照、外无引进,工业体系的基础几乎是一片空白,是在荒漠上盖房子。
首要问题就是市场的问题,当时公众对太阳能几乎是零认知。商业模式要解决的问题是市场启蒙:培育市场,培育客户。皇明扮演起了“太阳能教教主”的角色,皇明集团首要任务就是普及太阳能知识,原始投入几乎全部用于太阳能科普。采取集中人财物力打歼灭战与阵地战、逐个市场突破的办法,一个一个城市去攻占,一个一个地方去开拓。
皇明启动了“全国太阳能科普车队万里行活动”,带着自己编辑的《太阳能科普报》,逐个城市“传道”。济南、南京、无锡、上海、福州、厦门……皇明的“路演”很快席卷了半个中国。至今,皇明的科普宣传队行程已经8000多万公里,发放了9000多万份《太阳能科普报》,建立了10000多个营销网点,为太阳能行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市场启蒙运动。
由于消费者是通过皇明科普而认识了太阳能,所以很多人成了皇明潜在而忠实的客户,皇明也成了他们心目中最信赖的太阳能品牌。市场依靠科普越做越大,太阳能的产品越卖越多,企业赚取的利润也越来越丰厚。由此激发企业拿出从市场获取利润的相当一部分,进一步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支持相关公益活动、提升科普公关层次,主动去承当更多市场启蒙的社会责任。但这些都不是纯粹的捐赠和公益行为,仍然是以企业和产业的商业利益为最终目的。此举既促进了整个太阳能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使企业品牌的地位更加巩固,形成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
皇明集团的环保百万人大签名、博物科技馆建设、推动立法、太阳能领孤工程等等,不仅改善了产业形象,也为自身发展赢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企业持续的赢利能力,是皇明模式的首要因素。
对于循环1,我们可以看作是皇明模式的产业开拓阶段。特征:企业规模小、实力不足;同时产业的公众认知度低,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特征不了解,缺乏购买欲望。商业模式的应对:集中企业有限资源,选择容易启动的细分市场集中突破,采取科普教育、产业启蒙、体验营销等手段教育和启动市场,尽快形成企业和市场同步增长的良性循环。
循环2——
企业与产业:“同频体”的共振效应。
开拓者只有两个命运:要么“先驱”,要么“先烈”。幸运的是皇明成了先驱。不过,一旦产业趋向成熟,必然会引来大量追随者,并迅速改变产业环境,甚至颠覆产业秩序。作为产业的启蒙者,如何在保持领先与维护产业秩序之间取得平衡,成为开拓者的两难选择。
在太阳能行业,由于当时政府与社会对产业的监管也几乎是空白,所以企业同时也必然要承担社会与政府的一部分职能,引导行业所有的从业者共同维护行业形象、提升产业水平。与孟加拉尤努斯的格莱珉模式一样,皇明模式也找到用持续赢利的商业行为来承担企业责任的方式。从循环①中,企业通过科普启动市场,获得了维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利润。虽然付出的代价极大,但得到的却是成倍的回报。稳定增加的经营利润,刺激企业不断增加研发经费、扩大再生产。十多年来,皇明每年拿出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总额的比例都在2%以上。先后建立了下设12个实验室、500多人的中央研究院和南京太阳能电子研究所、济南研发中心、总部研发中心和北京欧美专家平台。充足的经费使科研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填补了很多国内外空白,掌控了决定产业成败的核心技术,其中,国家专利已达300多项。太阳能高温发电集热钢管项目,皇明先后投入5000万元研发经费,成为全球唯一掌握该技术、唯一能够生产的企业。300多种专门研发设计太阳能应用的专机,为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铺平了道路;8000个ODM元件有效管控上游质量,抓住了好用太阳能生产的第一关;5518种生产线作业文件,为好产品生产制造提供了依据和保障。经过四年技术攻关、先后投入千万元,研制成功的属于发明专利的真空管全自动生产线,具有能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产品稳定性和生产效率、减少废品量的特点。真空管灯工、清洗、镀膜、装配、封口、排气、烤消、装箱等全部采用自动化,其中真空管镀膜是世界第一条全自动生产线。全自动内管清洗线、全自动排气生产线属国内首创、首家使用,企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不断创新完善的太阳能工业体系,提高了生产能力与生产水平。这些反过来又增强了企业拓展市场、掌控市场、服务用户的能力。随着皇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企业在中国太阳能产业领域的领航者地位更加巩固,对催生中国太阳能产业,提高整个行业工业化水平,起到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这就是皇明模式的第二个循环,即企业商业利益的可持续增长,既满足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又激发企业长期投资去提升产业实力与水平的能力和信心。这就是中国太阳能产业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皇明模式通过两个方面的工作,确保企业与产业的“共振”:
一是回避价格战,坚守高质量。在市场被有效启动之后,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同样一下冒出了数千家竞争对手,而对新进入来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打价格战,这时候,同样面临是打价格战还是质量战的路线选择。在皇明看来,降低价格就意味着降低产品的品质,产品性能、寿命、服务都会打折扣,虽然好卖,但产品不好用。如果作为行业龙头,皇明也在短期利益诱惑下,用低质低价的产品去应付不明真相的消费者,那对太阳能产业而言,绝对是个悲哀。这种指导思想下,皇明没有陷入行业的价格竞争,反而是砍掉了占总销售额70%的小规格产品,以披荆斩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雄心壮志,做太阳能最前沿、最高层消费者需求领域的产品,利用技术和质量优势占据引领行业高端。
二是不因循守旧,逐步变革提升企业经营体系。从2005年起,皇明强制推行原配一体机制度,所有的材料全部由皇明提供。同样在2005年,皇明把原来良莠不齐的代理店全部转型为5S店,集销售、服务、形象展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类似汽车销售的5S店。这不仅大大提升了终端的硬件和形象,也对经销商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针对部分经营商在素质和工作意愿上无法跟上公司发展的脚步,皇明还尝试让部分经销商转型为投资商,把终端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经销商负责投资建设终端,并负责维护当地经营环境和公共关系,此外,便可静等每年的利润分红;皇明在管理上有优势,就负责派出店长、招聘并管理员工,销售、安装产品并进行售后服务。经销商拥有终端的产权,皇明拥有经营权。如果哪天经销商不愿继续合作,他可以转让产权或者拿回投资,但整个终端的队伍和架构不必像以往那样推倒重来。
对于循环2,我们可以看作是皇明模式的产业建设阶段。特征: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实力逐步增强;同时在市场形成一定的有效规模之后,外部资金开始进入,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商业模式的应对:以行业建设者和产业领袖的身份引导和维护市场的良性竞争,避免产业在价格战中走向低价格、低质量的破坏性循环。
循环3——
企业与环境:“意识流”的蝴蝶效应。
企业通过循环①、循环②开辟出不断增长的太阳能市场,用户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由此不仅解决大量社会就业、上缴国家大量税金。而且节约数量巨大的常规能源,减少巨量的污染物排放。这个影响不是静止的,它有自动循环并不断放大的作用,就象蝴蝶效应一般。首先,企业和整个产业节能环保促进社会突出矛盾的解决,形成巨大的公众心理冲击,引起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太阳能行业诞生了唯一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联合国大会等国际性组织的特邀等等,跟政府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就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中国没有崛起巨大的太阳能市场,那《可再生能源法》也许就没有这么多人支持它,其出台速度也就可能没有这么快。中国太阳能产业的皇明模式,也就不会登上联合国的讲坛。其次,中国太阳能集热器总保有量已经达到7500万平方米,拥有4000万用户,直接受益人数约1.5亿。这些人不仅仅是太阳能企业的用户,更重要的是,在使用了太阳能产品后,其中绝大多数人直接转变为节能环保事业坚定的支持者、传播者和实践者。随着这股社会力量的日益强大,能源替代的呼声更加高涨、舆论氛围更加浓厚,太阳能企业与产业的发展环境也就更加优越。
在太阳能相关产业的技术研发上,皇明已经在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太阳能灯具、节能玻璃、太阳能高温发电、太阳能除湿、太阳能海水淡化、太阳能空调制冷等多个具有重大社会和经济意义的领域潜伏、耕耘多年,纷纷到了“一触即发”的收获阶段
对于循环3,我们可以看作是皇明模式的持续发展阶段。特征:企业已经建立比较大的经营规模和行业地位,面临着进一步做大做强和持续发展的问题;产业已经形成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需要建立和社会之间的融合互动以及产业自身的持续发展。商业模式的应对:在外部,引导社会、政府和产业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内部,通过工业体系、能力建设等基础和核心要素的培育推动企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