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饿补”与“反胃”

(2007-06-22 08:28:02)
分类: 教育反思 父母误区 心理咨询

  那天在父母家,我看到我外甥中学时的历史课本,随手翻了翻,一看就被吸引住了,书本挺厚,一时看不完,我就拿回来看。因为我们上学时经常停课闹革命,很少有系统的历史书可读,看看现在孩子们的书正好补我那时的欠缺。这本历史书是我在北京到德州的火车上看完的,从北京到德州的火车差不多四个半小时,候车的时候我就开始看,上了车继续聚精会神地看,快到下车时,忽然听到旁边有个人问我:“先生,您要参加成人高考?”原来,他看我这么大年龄还在看这种学校的书,肯定是为了参加某种考试才这么用心的,他的问话真令人哭笑不得。

  为什么一看历史课本就认为是参加成人高考?如果不参加考试就不可以学习课本了吗?学习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已将“学习”的最初本意完全扭曲,由此我体会到了现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如何被泯灭的了。

  当过父母的大多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小的时候发烧感冒喂他们药片,因为药苦很难喂进去,通常把药捻成药粉,配上孩子平时爱喝的糖水一起喂。但这种方法不会有长效,孩子喝了一次两次感觉出药的苦来之后,就会拒绝再喝自己喜欢的“糖水”了。学生们是对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现在伴随着学生们求知过程的,是家长的“考名牌大学”、“争班级年级第一”、“光宗耀祖”的高期望;是老师无休无止的考试、排名、评论、给学生思想上定人生,这一系列的外加压力,使学生们本该单纯强烈的求知过程加上了耻辱、紧张、劳累、恐惧、急躁等等情绪,甚至现在的孩子们从幼儿园已经开始被父母们赋予“未来使命”了,开始进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进行“综合素质”的提高了,这种强加强压式的填鸭教育给学生们造成了恶劣的后果,已让他们“反胃”,一旦脱离开被称为“学校”的“填鸭组织机构”,便再也不想与书结缘。

  中国式教育对中小学生们过多的知识教育压力,过早过多地透支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很多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反而更少了向深层次学习的后发之力。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学生,那时学校停课闹革命,我们那一代没有像现在的学生们这样饱受教育灌输之“福气”,处于一种知识饥饿状态,这让我们在成年后重新获得学习机会时,骤然爆发出整个社会如饥似渴的学习高潮,这一代学生在国家变革中担起了重要的力量,这种特定历史、特定情况下造成的特定现象或许给现在的教育者以启发。

  我曾经听过一堂“天书课”,那堂“天书课”使我极大地尝到了终身学习的甜头。那是进大学的第一堂课,是方华灿教授上的,他是研究海洋石油机械的专家,后来成为我们的校长。记得他一堂课全部用的是英文,我懵懵的什么也不懂,感觉自己像个傻瓜,强大的求知欲被知识的魅力所唤醒,那种摆脱自己无知的欲望使我开始拼命地学英语。最原始的目的就是要听懂方教授的讲课。我学英语达到了什么程度?就像饥饿的人见到了一桌子丰盛的晚餐,真是“饿补”啊(“饿补”比“恶补”更形象真实)!方形的单词本边角我都磨成了圆角,到了单位,我一直“霸占”着某个时间段的电视,因为那个时间段是英语讲座的时间。我甚至打饭时也在默背英语单词,搞得好像全世界都知道我在学英语似的,学英语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这么多年的英语功底,不但使学语言先天条件不足的我,能用英语与人无障碍地沟通交流,更是学会了一种新的思想方法,新的逻辑思维。英语对我而言,绝不仅仅是一个“交流工具”所能概括的,而是一个窗口,给我另外一个世界的窗口,让我受益终生。

  现代家长们的良苦教育用心之所以适得其反,成了孩子们求知欲的杀手,原因就是家长和老师们陷入了一个误区:没有从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出发,没有培养孩子“终身学习力”的技能而是过多地寄托希望于应试教育这一“独木桥”上。后来我一直在想,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所做的最直接的工作,就是把反胃药撤掉,把那些家长押在孩子们身上的“理想”、学校、老师们积在学生们身上的荣誉等等“重山”从孩子们身上移开,让孩子们回到一种自然的求知状态。再配上好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师的水平(听高水平老师的讲课是一种享受),使孩子们保持“知识的饥饿状态”,使他们想吃,主动地找食吃,要让孩子们的求知欲发挥到无限大,那样孩子们绝对不会再是让家长们老师们逼着学习,绝对不会再有“60分万岁”的学习目标了。

 “饿补”与“反胃”


“饿补”与“反胃”

点击二维码,欢迎进入皇明六净家园官方商城!

我推荐阅读的文章:

吝啬赞扬·缺少鼓励(教育孩子的误区一

 不信任孩子的求知能力(教育孩子的误区二

替孩子设计生涯(教育孩子的误区三

强化尖子教育,忽视平民教育(教育孩子的误区四

不平等、不将心比心对待孩子(教育孩子的误区五)

缺乏家庭疏导的诊疗 (教育孩子的误区六

不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志向 (教育孩子的误区七

按自己喜好培养孩子 (教育孩子的误区八

不让孩子吃亏 (教育孩子的误区九)

不重视家庭氛围和言传身教 (教育孩子的误区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