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课上课下 |
阿尔伯特·梅索斯和大卫·梅索斯两兄弟,是纪录电影史上直接电影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从时间上来说,他们曾是德鲁工作小组的成员,并不是最早用直接电影方法拍纪录片的,但是由于他们从事纪录片的时间长,作品影响大,被称作“直接电影之父”。
梅索斯兄弟出生于美国波士顿,哥哥阿尔伯特出生于1920年,弟弟大卫比哥哥小六岁。他们的父亲是东欧的犹太移民,在邮局做一名普通职员,母亲则是民权运动的参与者。梅索斯兄弟俩青年时代都曾研究过心理学,哥哥阿尔伯特还在大学教过一阵书。1955年,年近三十的阿尔伯特带着16毫米摄影机单身奔赴苏联,去拍摄精神病治疗法的纪录片。两年后,兄弟俩第一次合作。他们靠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从德国慕尼黑长途跋涉到莫斯科。此后,梅索斯兄弟合作了三十年,拍摄了14部纪录片。直到1987年,弟弟大卫突然去世。
梅索斯兄弟是一对配合默契的最佳拍档,拍摄时,阿尔伯特掌管摄影机,大卫负责录音,俩人共同导演。从拍摄《披头士初访美国》一片开始,梅索斯兄弟形成了自己的纪录风格。他们的纪录方式是观察式的纪录:没有解说,没有采访,拍摄者决不介入拍摄对象的生活,尽量将对其的干扰减少,他们称摄影机是“墙上的苍蝇”,体现出直接电影的原则。
三十多年来,梅索斯兄弟俩拍摄了14部纪录电影,他们拍摄了20世纪60年代风靡西方的两支最著名的乐队“滚石”和“披头士”,(《给我庇护》、《披头士初访美国》),他们纪录了《圣经》推销员这个特殊的人群(《推销员》),镜头对准了隐居在灰色花园中一对奇特的母女(《灰色花园》),这些电影都已经成为纪录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
《推销员》

这部纪录片纪录了梅索斯兄弟的故乡波士顿地区四个《圣经》推销员的艰难的生活经历。梅索斯兄弟追踪他们的推销活动。推销员在地方的教会里调查了可能成为顾客的名字,然后上门推销。梅索斯兄弟纪录下了推销的全过程,他们通常在进门之前就开机拍摄,从屋外的对话到进屋推销,巨细无遗,整个过程给观众以极其真实的感觉。
梅索斯兄弟逐渐把焦点对准其中一个叫保罗的推销员。保罗营销的业绩并不理想,但是他性格典型,而且有趣味,他使梅索斯兄弟联想起自己的父亲。因此,保罗成为影片的主角。
影片纪录了保罗推销的尴尬的情景。保罗在一间小屋子里和女主人谈话,她的小女儿在一旁观望着,一会儿又独自去弹琴。环境、氛围、人物的神态真实得出乎意料。
梅索斯兄弟还拍下了推销员的业务会议,纪录下了一位模范推销员的发言。会议上,推销员们相信他们从事的工作是神圣的,他们正在从事“在天之父的神的工作”。那个推销员代表说:“某个人的成绩即使差一些,除自己外,没人责备你。”大家也都相信他的话。
梅索斯兄弟还拍下了四个推销员在各种旅游饭店聚会。他们互相对比笔记、打牌、和妻子女儿通电话。
本片是直接电影的典范,梅索斯兄弟的摄影机镜头静静地观望着,不发表评论,不刻意激发观众的情感,不惊扰拍摄对象,力求完全客观地展示现实,让观众自己面对真实的生活,观众通过观看电影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作者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观众。这种纪录方式使本片成为一部值得珍视的社会学纪录。
影片引起了相当复杂的反响。观众反应不一。有人认为硬性推销《圣经》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也有人对推销成绩最差的保罗抱以同情。影片不仅纪录了生存的艰难,还借《圣经》的买卖探讨了信仰危机。
《推销员》打动了无数的观众,一个名叫芭芭拉·考普勒的女孩看了这个电影后,便追随梅索斯兄弟做助手。后来,她独特拍片,成为一位优秀的纪录片导演,并以《美国哈兰县》及其续集《美国梦》,两度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奖。
《灰色花园》

这部纪录片的纪录对象是隐居在纽约州东汉普顿的灰色花园里的伊迪母女。这是一对行为怪异的遁世母女,母亲老伊迪是杰奎琳·肯尼迪的姑姑,曾经地位显赫,家财万贯。她年轻时曾录制过个人唱片,一心想当歌唱家。可是她的梦最终破灭了。

30多年前,老伊迪与丈夫分居,独自搬到灰色花园过上隐居生活。为了排遣寂寞,她把远在纽约发展的女儿小伊迪召回灰色花园,来陪伴和照顾自己。此后的漫漫岁月里,母女俩被社会遗忘,与她们相伴的,除了颓败的老宅,就是一群被遗弃的猫。

小伊迪曾是个时装模特,热爱舞蹈和诗歌,多才多艺。可是为照顾母亲,小伊迪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模特生涯,以及对成名的梦想。年轻貌美的小伊迪曾有多个追求对象,追求者中包括百万富翁。可是由于母亲的横加阻挠,年已58岁的小伊迪至今还是独身。在小伊迪52岁时,一个来自波兰贵族家庭的32岁的青年走进了灰色花园,向小伊迪求婚,可是被母亲用了一刻钟就给打发走了。说到这里,小伊迪对母亲充满怨恨。
可是老伊迪却对自己的人生非常满意,认为自己有成功的婚姻和幸福的生活。她几乎终日卧在床上,沉侵在歌声和对往事的回忆中。

小伊迪也很留恋逝去的岁月,那是她少女的花样年华,她对爱情和家庭的憧憬,然而时光不能倒转,这一切都是不能实现的梦想。
1976年,梅索斯兄弟以七个月的时间贴身纪录伊迪母女的感情纠葛,拍摄了她们喂猫、吃饭、回忆和争吵的日常生活。这次,梅索斯兄弟打破了他们过去制定的直接电影“不用三角架,用16毫米摄影机拍摄,不带观点” 的铁定规则,影片多次出现梅索斯兄弟工作的画面,他们不再做“墙上的苍蝇”,正如梅索斯兄弟所说:“摄影机后面的人应该具有同情心”。在灰色花园这个没有男人的世界里,梅索斯兄弟最终进入并影响和改变了这里的生活。在拍摄过程中小伊迪甚至爱上了拍片的大卫·梅索斯。

梅索斯兄弟拍片时,小伊迪尽管已经58岁,但仍然美丽而富于生机。她衣着标新立异,富有个性。《灰色花园》公映后,引发许多同性恋者穿着小伊迪的服装聚会。小伊迪独具个性的打扮也启发了时装界的无数灵感,她的影响一直到2000年美国秋冬时装发布会,时尚的伊迪装依旧大出风头。
失去了搭档弟弟的阿尔伯特·梅索斯今年已经86岁,可是还没有停止拍片,并不时出现在国际纪录片节上。
关于《灰色花园》的另一个消息是,《灰色花园》的剧情版电影今年已经开拍。由杰西卡·兰格和德鲁·巴里摩尔扮演伊迪母女。
梅索斯兄弟最著名的几部纪录片《推销员》和《灰色花园》,还有《给我庇护》,一区都发行了CC版的DVD,世面上都可以找得到。

从时间上来说,他们曾是德鲁工作小组的成员,并不是最早用直接电影方法拍纪录片的,但是由于他们从事纪录片的时间长,作品影响大,被称作“直接电影之父”。
梅索斯兄弟出生于美国波士顿,哥哥阿尔伯特出生于1920年,弟弟大卫比哥哥小六岁。他们的父亲是东欧的犹太移民,在邮局做一名普通职员,母亲则是民权运动的参与者。梅索斯兄弟俩青年时代都曾研究过心理学,哥哥阿尔伯特还在大学教过一阵书。1955年,年近三十的阿尔伯特带着16毫米摄影机单身奔赴苏联,去拍摄精神病治疗法的纪录片。两年后,兄弟俩第一次合作。他们靠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从德国慕尼黑长途跋涉到莫斯科。此后,梅索斯兄弟合作了三十年,拍摄了14部纪录片。直到1987年,弟弟大卫突然去世。
梅索斯兄弟是一对配合默契的最佳拍档,拍摄时,阿尔伯特掌管摄影机,大卫负责录音,俩人共同导演。从拍摄《披头士初访美国》一片开始,梅索斯兄弟形成了自己的纪录风格。他们的纪录方式是观察式的纪录:没有解说,没有采访,拍摄者决不介入拍摄对象的生活,尽量将对其的干扰减少,他们称摄影机是“墙上的苍蝇”,体现出直接电影的原则。
三十多年来,梅索斯兄弟俩拍摄了14部纪录电影,他们拍摄了20世纪60年代风靡西方的两支最著名的乐队“滚石”和“披头士”,(《给我庇护》、《披头士初访美国》),他们纪录了《圣经》推销员这个特殊的人群(《推销员》),镜头对准了隐居在灰色花园中一对奇特的母女(《灰色花园》),这些电影都已经成为纪录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
《推销员》

这部纪录片纪录了梅索斯兄弟的故乡波士顿地区四个《圣经》推销员的艰难的生活经历。梅索斯兄弟追踪他们的推销活动。推销员在地方的教会里调查了可能成为顾客的名字,然后上门推销。梅索斯兄弟纪录下了推销的全过程,他们通常在进门之前就开机拍摄,从屋外的对话到进屋推销,巨细无遗,整个过程给观众以极其真实的感觉。
梅索斯兄弟逐渐把焦点对准其中一个叫保罗的推销员。保罗营销的业绩并不理想,但是他性格典型,而且有趣味,他使梅索斯兄弟联想起自己的父亲。因此,保罗成为影片的主角。
影片纪录了保罗推销的尴尬的情景。保罗在一间小屋子里和女主人谈话,她的小女儿在一旁观望着,一会儿又独自去弹琴。环境、氛围、人物的神态真实得出乎意料。
梅索斯兄弟还拍下了推销员的业务会议,纪录下了一位模范推销员的发言。会议上,推销员们相信他们从事的工作是神圣的,他们正在从事“在天之父的神的工作”。那个推销员代表说:“某个人的成绩即使差一些,除自己外,没人责备你。”大家也都相信他的话。
梅索斯兄弟还拍下了四个推销员在各种旅游饭店聚会。他们互相对比笔记、打牌、和妻子女儿通电话。
本片是直接电影的典范,梅索斯兄弟的摄影机镜头静静地观望着,不发表评论,不刻意激发观众的情感,不惊扰拍摄对象,力求完全客观地展示现实,让观众自己面对真实的生活,观众通过观看电影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作者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观众。这种纪录方式使本片成为一部值得珍视的社会学纪录。
影片引起了相当复杂的反响。观众反应不一。有人认为硬性推销《圣经》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也有人对推销成绩最差的保罗抱以同情。影片不仅纪录了生存的艰难,还借《圣经》的买卖探讨了信仰危机。
《推销员》打动了无数的观众,一个名叫芭芭拉·考普勒的女孩看了这个电影后,便追随梅索斯兄弟做助手。后来,她独特拍片,成为一位优秀的纪录片导演,并以《美国哈兰县》及其续集《美国梦》,两度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奖。
《灰色花园》

这部纪录片的纪录对象是隐居在纽约州东汉普顿的灰色花园里的伊迪母女。这是一对行为怪异的遁世母女,母亲老伊迪是杰奎琳·肯尼迪的姑姑,曾经地位显赫,家财万贯。她年轻时曾录制过个人唱片,一心想当歌唱家。可是她的梦最终破灭了。

30多年前,老伊迪与丈夫分居,独自搬到灰色花园过上隐居生活。为了排遣寂寞,她把远在纽约发展的女儿小伊迪召回灰色花园,来陪伴和照顾自己。此后的漫漫岁月里,母女俩被社会遗忘,与她们相伴的,除了颓败的老宅,就是一群被遗弃的猫。

小伊迪曾是个时装模特,热爱舞蹈和诗歌,多才多艺。可是为照顾母亲,小伊迪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模特生涯,以及对成名的梦想。年轻貌美的小伊迪曾有多个追求对象,追求者中包括百万富翁。可是由于母亲的横加阻挠,年已58岁的小伊迪至今还是独身。在小伊迪52岁时,一个来自波兰贵族家庭的32岁的青年走进了灰色花园,向小伊迪求婚,可是被母亲用了一刻钟就给打发走了。说到这里,小伊迪对母亲充满怨恨。
可是老伊迪却对自己的人生非常满意,认为自己有成功的婚姻和幸福的生活。她几乎终日卧在床上,沉侵在歌声和对往事的回忆中。

小伊迪也很留恋逝去的岁月,那是她少女的花样年华,她对爱情和家庭的憧憬,然而时光不能倒转,这一切都是不能实现的梦想。
1976年,梅索斯兄弟以七个月的时间贴身纪录伊迪母女的感情纠葛,拍摄了她们喂猫、吃饭、回忆和争吵的日常生活。这次,梅索斯兄弟打破了他们过去制定的直接电影“不用三角架,用16毫米摄影机拍摄,不带观点” 的铁定规则,影片多次出现梅索斯兄弟工作的画面,他们不再做“墙上的苍蝇”,正如梅索斯兄弟所说:“摄影机后面的人应该具有同情心”。在灰色花园这个没有男人的世界里,梅索斯兄弟最终进入并影响和改变了这里的生活。在拍摄过程中小伊迪甚至爱上了拍片的大卫·梅索斯。

梅索斯兄弟拍片时,小伊迪尽管已经58岁,但仍然美丽而富于生机。她衣着标新立异,富有个性。《灰色花园》公映后,引发许多同性恋者穿着小伊迪的服装聚会。小伊迪独具个性的打扮也启发了时装界的无数灵感,她的影响一直到2000年美国秋冬时装发布会,时尚的伊迪装依旧大出风头。
失去了搭档弟弟的阿尔伯特·梅索斯今年已经86岁,可是还没有停止拍片,并不时出现在国际纪录片节上。
关于《灰色花园》的另一个消息是,《灰色花园》的剧情版电影今年已经开拍。由杰西卡·兰格和德鲁·巴里摩尔扮演伊迪母女。
梅索斯兄弟最著名的几部纪录片《推销员》和《灰色花园》,还有《给我庇护》,一区都发行了CC版的DVD,世面上都可以找得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