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佳片推荐 |

《好死不如赖活着》,一部独立制作的纪录片,导演陈为军是武汉电视台的一名电视人。
影片纪录的是河南农民马深义一家面对爱滋病带来的灾难的人生态度。马深义一家五口人,除了正在上小学的大女儿外,全部染上了爱滋病。妻子在经历了漫长的病魔折磨后,撒手人寰。把三个孩子扔给了马深义。面对死亡和贫困的威胁,马深义顽强地活着。
可贵的是,导演没有停留在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上,而是通过客观冷静的纪录爱滋病带给普通人的苦难,表现出人的茁壮的生命力。马深义的勇气和坚韧,他面对疾病的豁达精神,实在令人钦佩,令碌碌无为地生活在平庸之中的你我他汗颜。
陈为军从2001年的春末夏初开始,用了两年的时间,历经盛夏、深秋、严冬,坚持以观察式的纪录方法,近距离地纪录了马深义一家在疾病中顽强挣扎的生活场景。导演的态度冷静而客观,虽有提问,却极其克制,避免了这类悲情题材滥用的煽情。
中秋节一段是全片最温馨的部分。导演用特殊处理的暖色调来表达他对马深义一家的赞美:阳光射在金色的玉米堆上,孩子们欢乐地在嘻耍着。这一段,他们暂时远离了病魔。他们使偶们看到活着是多么地美好。偶觉得这个部分的视觉风格(主观处理色彩)和全片的冷静客观的风格不太协调。不过,偶也理解导演是在通过对生命的讴歌,注入爱的温情。
导演意不在渲染苦难,而在于表现人的生命力。因此,在催人泪下的背后,影片给予人们的是战胜苦难的勇气和生命的希望。
因此,导演选择喜庆的春节作为全片的结束。
艾滋病题材的纪录片难拍,不仅是纪录者要设法取得官方的配合,(据说陈为军是偷偷潜入爱滋病村拍摄的),更重要的是如何进入爱滋病人这个特殊人群的生活。
这不仅是勇气和毅力的问题,而是一个纪录片导演最重要的素质或者说品质:纪录良心。
基于此,偶谅解了陈为军技巧上的平庸和技术上的疏漏。
也基于此,偶理解陈为军在纪录现场时间上的明显不足,他没有拍摄到应该拍到的更震撼人心的瞬间。影片的叙事基本上是靠谈话和解说支撑的。对于这样一个同步纪录的题材,纪录者在关键的时刻缺席,艺术效果不能说没有受到影响。
可以谅解,毕竟是如此特殊的题材。
联想到自己,也干了十几年电视,也拍过一些纪录片。但惭愧的是没有一部是自己满意的东西。
看了陈为军的这个作品,真的有些引起偶的创作冲动。期待有这么个机会,也拍一部。
也希望所有人都看看这部值得一看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