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经联商学院为什么要建立实战教学基地

(2012-09-05 19:07:50)
标签:

杂谈

    八月份,全经联商学院发展了沈阳听雨观澜、黄山德懋堂、北京顶秀美泉小镇、北京皇家驿栈精品酒店、青岛海洋极地世界等九个项目为“全经联商学院实战教学基地”,到今年年底,全经联准备在各地发展五十个“全经联商学院实战教学基地”。很多人来问全经联,什么叫实战教学基地?全经联商学院为什么要建立实战教学基地?针对这些问题,我在这里做个回答。

http://s12/middle/486338f0hc8f27a64e52b&690

http://s16/middle/486338f0hc8f272a213ef&690

    大家知道,全经联是房地产行业优秀的房地产经理人组成的专业组织,愿景是成为中国房地产的智库,使命是推动中国房地产的转型和创新,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和路径是:整合全经联优秀会员们的思想、经验和智慧,调动会员们共建全经联这个专业平台、资源平台与合作平台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起学习--分享--交流--合作的机制,学习项目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分享与交流行业转型创新的实践和思考,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共同成长与发展。

http://s7/middle/486338f0h7a7ea5829d26&690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全经联成立之初就组建了全经联商学院,把商学院作为全经联的智库和发展的原动力。全经联商学院成立三年来,以推动房地产转型和创新为方向,发展了全经联内二百多名一线精英成为实战讲师,以“实战讲师、实战教学、实战考察”为特色,以实战讲师一线的操盘实践为基础,开发和组织了一系列房地产转型和创新类的实战教学课程、实战培训和实战考察,涉及到商业地产、写字楼和综合体、文化和旅游地产、养老住区、园区地产、房地产金融投资等房地产未来转型的主流领域。然而,仅仅是思想上、专业上的分享与交流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落地的、可以展示、可以分享的实操项目,既要“知”,更要“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两年来,全经联的老总们,在行业转型创新的大趋势下,做出了很多有特点的项目,为推动行业的转型创新做出积极探索,总结这些项目的经验,把这些有创新、有特点的项目推向全行业,无疑对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http://s13/middle/486338f0hc8f278f458bc&690

    具体而言:

    一.建立全经联商学院实战教学基地,目的之一,就是要推出和树立一批行业转型和创新的样板和标杆。实战教学基地大多是成功的案例,在产品和商业模式上有创新、有发展,代表着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把它们建设成全经联商学院实战教学基地,就是要树立这些项目在业内的品牌,扩大业内同仁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树立样板和标杆,提升这些项目对行业的影响力,提升全行业对转型创新的关注和信心。

   二.建立全经联商学院实战教学基地,目的之二,就是要建立起房地产转型创新的学习基地和交流基地,通过操盘手的项目操盘分享,推动业内同仁之间直接的、深度的专业学习和交流,为行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的实操人才,不断提升行业的专业化水平、资源整合水平和转型创新效率。

   三.建立全经联商学院实战教学基地,目的之三,就是要通过实实在在做出来的案例,为全经联会员和会员企业切实解决项目开发和运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成为全经联会员和业内同行项目诊断、项目定位与项目发展的智库

    根据这样的要求,全经联商学院实战教学基地的三个标准是:产品或商业模式有创新、有特色;操盘手作为全经联商学院的讲师分享项目实操的经验和思考;可以满足全经联会员和业内同仁深度考察项目的需要。

    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大,随着房地产的转型,地产和产业、和城市发展的结合度越来越高,复合型的地产形态越来越多,业内相互学习借鉴、资源整合、相互合作的需求越来越大。全经联商学院实战教学基地的建立,将改变业内专业交流的传统生态环境,推动业内形成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新机制、新气象,提升业内专业学习、资源整合和转型创新的实效,真正为会员和业内同仁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实际价值,为推动行业的转型和创新做出实际贡献。

http://s12/middle/486338f0hc8f27bb484e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缘起
后一篇:延续理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