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价的故事

(2006-03-24 18:46:10)
分类: 地产评论

十年前,确切地说,1996年,一位刚结婚想买房但却忧豫不决的朋友咨询我,是否应该买房。我反问他了两点,第一,是否有真实需求,第二,是否有购买能力,他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我再问他,忧豫的原因是什么,他说媒体都在说北京的房价太高,想等等看,房价不可能一直这么高。我对他讲如果是这样就应该买,北京的房价应该还要涨,因为北京的行政、社会资源太集中,垄断程度高,其房地产的需求是全国性的,非常大。他听了将信将疑,没有买。两年过去了,北京的房价继续涨,他又问了我同样的问题,我还是同样的反问他,给他同样的建议,他有些动心,但还是没有买。过了一段时间,轮到我有些忍不住,问他买房了没有,他的回答是,既然已经等了这么久,就再等等,房价总有降的一天。听他如此说,我便选择了沉默。再次相聚的时候,彼此都开始小心翼翼,不再触及房价这个话题。一直到了前年,2004年,他再次忍不住,打电话给我说看中了昆玉河边的一套房子,想买,但还是觉得房价太高,每平米已达8000元左右,再问我的意见。坦率地说,房价涨了这么多,我已经很难有明确的意见了,但我还是谨慎地建议他买,主要理由是昆玉河边的地已经不多了,而昆玉河周边具有最好的居住环境与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不知是什么原因,这次他还是没有听我的。到了今年,他终于下决心想买了,四处奔波看房,可已经选不到合适中意的房子了。

这是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我的这位朋友很是聪明能干,但一个房价的事能把这么聪明的人折腾十年,竟没了自我,可见传媒力量的强大,也反映出市场的不可测。细心的朋友不妨翻翻这十年的报纸,看看哪一年媒体不说房价高。当然,现在这位朋友很是懊悔当初没听我的建议,其实仔细想想,房价的涨跌不是我们能去赌的,况且,跟你的需求并无直接关系。现在市场上有太多的房评家,跟那些股评家一样,总是慷慨激昂地预言房价的走势。说轻点是不专业,说重了就是不道德。但总还有那么多听众与传播者,相信其中也不乏象我朋友这样的人,毕竟房价与我们生活太相关了。

从这个故事,联想到时下几近沸腾的房价之争,有几点感触与思考,想与购房者分享。

第一,购房者要克服从众心理与投机心理,这两种心理本身就是人性的弱点,而且特别容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强化。房地产市场颇似股市,大多数人都说要涨的时候,恰恰是跌的开始,而都说要跌的时候,它还继续涨,所以,钱常常被少数人赚了。当然,和股市不同,房地产市场不是零和游戏,但个中的道理其实有共通点。不要把买房的决策建立在对房价涨跌的预期上,在波动的市场中永远没有一个最佳买点,什么时候买房取决于自己的真实需求与购买能力;更不能受到群体情绪的传感与认知误导,否则一定会影响理性判断。

第二,房价是由复杂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它的涨跌趋势是不可能“研究”清楚的。它既可以持续上涨,当市场不能承受的时候,它也必然下跌。但有一点,就是永远不要指望谁能预测它什么时候下跌,或从什么样的价位下跌。敢拍胸脯做这种预测的人,只能说明他比市场还牛,能够把自己凌驾于市场的人,只有两种角色:或者是神,或者是骗子。

第三,房地产是不动产,对购房者而言,房价只有对特定的区域和位置才有意义。普遍意义上的房价之争对购房者并无意义,相反难免受到认知及情绪上的误导。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是,购房者锁定自己钟意的区域,根据自身的需求研究该区域的城市发展规划,研究相应的教育、医疗、商业、旅游等资源,研究居住环境的性价比和可持续发展性,然后根据自身需求与能力做出决定。据说炒家就是这么干的,有真实需求的购房者就更不能输给他们。

第四,更希望我们的一些大众媒体,不要什么吸引眼球就炒什么,更不要为了“迎合”而“误导”,而应该多给购房者一些专业讯息。在追求商业发行量的同时,更应该把专业与道德放在比“房价”更醒目的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