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走进海南三亚海棠湾喜来登酒店参加“亚洲财经论坛”,迎面遇见了潘石屹。尽管潘石屹的个头矮小,但是“风头”却是最盛的,簇拥着与他合影的与会者络绎不绝。坊间传言,潘石屹与人合影,总会略微站的比合影者略靠前一些,这样能显得自己高大一些。笔者观察了一下,与他合影的与会者似乎都不甚高大,潘石屹倒省了先前挪一小步的“惯例”。
潘石屹是名人,名人说的话传播得多了有可能成为“名言”。比如,当年潘石屹和冯仑在海南掘得第一桶金后,发现海南经济过热,二人决定转战北京。于是,潘石屹率先北上考察市场。考察了北京房地产市场之后,他抠抠缩缩地马上发了电报,内容是“钱多,人傻,速来。”后来,潘石屹的电报内容也成了很多新兴市场引用最多的一句话。
海南邂逅潘石屹,笔者也是感慨良多。潘石屹是海南房地产开发的受益者。1990年,潘石屹与冯仑、王功权等在海南省合伙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1991年8月,又成立万通公司,高息借贷1000多万元炒房地产,半年多赚取1000多万元。作为当年合伙人之一,王功权因为“私奔”等事件,现在的“知名度”已经“赶超”了潘石屹。
潘石屹等人“速来”北京之后,创立北京万通有限责任公司及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出一系列房地产项目,包括北京万通新世界广场。如今,万通新世界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与天意批发市场、官园批发市场齐名。当然,潘石屹后来娶了张欣之后,生意越做越大、名气越来越火。足见对一个男人的事业而言,找对一个女人,远比找对一个项目更重要。所以,潘石屹露面海南的“亚洲财经论坛”也算衣锦还乡了。
不过,如今的海南地产的蓬勃发展,想必远远超过潘石屹当年的预期。周五晚上,笔者抵达三亚之后,搭乘了当地人的一辆三轮车。眼见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笔者不禁询问车夫,三亚的房市价格如何。车夫回答,三亚市区的平均房价接近每平方米2万元。其中,红树林项目的房价已经超过2万元了。
笔者前次来到三亚大约在10年前。当时,三亚市区的房地产市场一片惨淡,烂尾楼比比皆是。很多中途停工的别墅项目,由于长期闲置、无人问津,以至于当地的乞丐纷纷住进了“别墅”。现在回想起来,潘石屹等确实明智,在中央政府实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风声中早早全身而退,继而选择了离中央政府更近的地方开发房地产。但是,谁能想到,海南房地产市场还有“咸鱼翻身”的机会。
听一位房地产行业的朋友讲,2005年前后,房地产商在海南“拿地”,每亩土地的价格不过50万元,而今所拿土地价格已经上涨到了1000万元。如此看来,土地本身价格的增长是海南房价水涨船高的根本原因。
那么,海南土地价格缘何不断增长。当地的一位司机师傅道出自己的理解:海南被定位为“国际旅游岛”,身份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以前,三亚市连一条正经的道路都没有,现在俨然朝着现代化的都市建设发展。另外,海南气候好、空气好,人们也愿意到海南生活。确实,笔者曾经接触过很多海南“养老地产”项目。现在,有不少北京的人在海南置业,冬天的时候安排家中老人飞到海南过冬。
然而,笔者的房地产行业朋友却从行业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属于明显的“政策市”。房地产老板们拿到土地后,会根据政策的调控进行合理的开发。如果政府宏观放开,那么房地产开发就会大干快上;如果政府宏观调控,那么房地产开发则会放慢脚步。反正,土地的开发权在房地产商手里,控制好开发的节奏,至少不会出现亏损。
其实,依笔者个人感受,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保持着“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态势,而任何一次宏观调控的结果,都是导致下一次增长的“蓄电池”,最终大呼上当的都是刚需的消费者。
笔者邂逅潘石屹的地点,位于三亚市东的海棠湾,距离三亚市区至少有20多公里的里程。这里已经拔地而起了康莱德酒店、希尔顿酒店、凯宾斯基酒店、喜来登酒店等一批高档酒店,还有更多的建筑项目正在紧张的施工当中。可以想见,未来的海棠湾又将成为三亚的又一个投资热点。或许,这也是潘石屹欣然前来海南“亚洲财经论坛”的原因吧。
今天上午,当笔者退房走出酒店的时候,迎面又邂逅了一位房地产商——王健林……
敬请关注郑勇的微信公众平台——九宫八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