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成功案例难被美国名校录取
第一天做了些什么事情,第二天又做了什么事情,然后第三天被选为小组长,接着带领团队克服了什么困难,最后一天表演了什么,表现得多么好,然后自己得了什么样的大奖。这是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申请文书(essay)最为常见的“写法”。事实上,类似的“写法”在国内留学市场颇为流行。但是,这样的“套路”对于成功申请美国大学尤其是美国名校毫无用处。这也是素有“台湾留学教父”、耶鲁大学硕士张恒瑞编撰《智取常春藤——申请美国大学本科名校必读》的一个原因。
大学儒学申请文书使得大学招生办工作人员对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有所认知,更重要的是能对学生的个性、思考能力、成熟度、价值观等进行全面的了解。美国大学招生办官员希望录取的学生不但在学业上能跟得上大学的要求,而且也能够积极参与大学的校园生活,提供正面的个人影响。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大学所提供的各种资源,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发挥自我潜能,将自己培养成一个未来的领袖。
张恒瑞告诉记者,文书是用来增加申请竞争力的。当申请人与众多同等分数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时,文书是决定申请成功与否的关键。但是,很多大陆学生的申请文书并没有达到使招生办官员了解自己的目的。目前,越来越多大陆的学生参加模拟联合国活动,之后费尽心思学出的申请文书竟然成了一篇非常详细的“模拟联合国介绍”。这样的文章可以把名字换成任何一个其他参加过类似活动的学生,自然也就失去了原本希望通过申请文书突出自己的目的。
随着中国学生留学美国人数的增加,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出现了文书流水线化、模版化的趋势,自办留学的学生呈现出抄袭化、标准化的特征。张恒瑞认为,词语和风格要体现出自己的味道,不要从书本上、网络上抄袭借用太标准的句子、词汇,也不要抄袭成功申请者的词句或是特殊的想法,这样才可以避免在招生官审核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并由此认定申请人是抄袭的,从而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张恒瑞特别告诫到场的学生及家长,中国大陆申请人存在明显的跟风现象,即模仿成功申请美国名校的学生案例,结果此举反而成为后来者无法进入美国名校的原因。事实上,美国名校总是希望挑选到与众不同的优秀学生,希望申请人的想法、观点、成长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中国大陆申请人往往是别人有的经历自己一定也要有,其结果只能与美国名校的大门渐行渐远。
尽管《智取常春藤》一书重点解析了申请文书的重要性、名校面试的潜规则以及影响录取的关键因素、成功申请的方法和经验,但是张恒瑞表示,中国大陆学生及家长过分期望文书对申请产生扭转式的影响。事实上,美国高考SAT、托福以及平均成绩(GPA)依然是申请美国名校的“门槛”。目前,大陆留学市场流行着“申请人分数一般,凭借丰富的课外活动被美国名校录取”的说法。这多少存在着误导的成分。其实,课外活动只是申请美国名校的一个环节。在中国大陆申请人数逐年递增的背景下,SAT等考试成绩仍然是美国名校挑选中国优秀学生的“门槛”。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邵巍则认为,中国学生如何能够在激烈竞争的美国名校申请中脱颖而出,答案不仅仅在于申请规则、申请步骤和申请技巧等操作层面的因素,而在于首先要回答好诸如“如何为出国学习打好前期的基础”、“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大学”等问题。《智取常春藤》一书构建了一个宏观指导体系,加入了美国本科申请现状、美国本科申请典型案例和成功学生的心得分享等内容,并结合常春藤学校招收学生的标准,对国内学生如何做好前期学习规划给出了实用的指导和中肯的建议,对于加强人才培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