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德国是仅次于英国和美国的第三大最受外国大学生欢迎的国家。但是,在中国出国留学市场,德国却并不受“待见”。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显示,留学德国的意愿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相去甚远,甚至排在日本、韩国之后。这一反差引起德国方面的高度重视。因此,科隆大学、法兰克福大学、汉诺威大学等德国13所最优秀高校在北京大学设立一个德国硕士推荐生项目。由北京大学协助德国大学选拔优秀的中国学生前往德国留学。据悉,此项目只针对211院校的优秀本科生。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数据显示,2007年共有246369名外国大学生在德国注册在读,中国留学生超过27000人。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中,有30%的学生学习经济和社会科学类的学科,27%左右选择工程类学科,另外24%选择自然科学类学科。事实上,德国目前大学总数达到340所左右,开设了400多个学科,具体专业达到了12000多个,在工科领域的排名位于世界前茅。
其实,早在2000年前后,德国留学一度吸引了国内大量优秀生源。这是由于德国早前的教育体制是将本科与硕士课程合并在一起的,并且实行免费教育。但是,从2005年1月起,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废除了对第一学位课程以及与此衔接的硕士课程免收学费的法令,越来越多的联邦州计划收取学费。从2010年开始,德国本科和硕士课程都将分别收取学费,但博士课程被排除在外,仍然属于免学费教育。德国大学将全面开始收取学费。因此,2009年将是中国学生可以享受免学费教育的最后一年。
从目前陆续开始收学费的德国院校情况看,收费标准比较较低。而且德国大学收费的形式以注册费为主,一般每学期500欧元,折合人民币4500元左右。学生的花费仍然集中在生活费用上,每年4万至5万元人民币。这笔所谓的注册费(学费)物有所值,其实是帮学生省钱的。因为其中包括了大学所在城市的公共交通费用,同时学生还能享受许多优惠。在校园里,学生食堂的收费也要比校外便宜得多;学生入住学生宿舍,更可以省掉不少租房费用;学生享受的医疗保险,费用优惠,覆盖面广,可以免去医疗方面的后顾之忧。可以说,即使德国大学全面收取学费,德国仍然是适合工薪家庭学子的留学目的地。
2010年德国大学全面实际上是履行“博洛尼亚进程”。1999年,29个欧洲国家在意大利城市博洛尼亚举行会议,达成共同创造一个“高等教育的欧洲空间”的协议,把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推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一改革方案因此得名“博洛尼亚进程”。博洛尼亚改革的目标是统一欧洲高等教育资格认证。在该进程下,学分可跨校、跨国互转。该项改革还在寻求促进国际间的学位认可。目前,包括德国在内,共有45个国家在《博洛尼亚宣言》上签了字。《宣言》规定,2010年以前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实行“毕业证书附件”,增强各国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的相互理解性与可比性;实行本科与研究生两级培养体制。本科阶段学习期限不少于3年;研究生阶段学习结束后可以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采用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增强大学生在欧洲范围内的流动性,促进终身学习实践的发展等。
据悉,经过“博洛尼亚进程”变革后,德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形式有了很多改变,大学基本分为大学、应用技术大学、艺术和音乐学院、。其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基本形式也与我国基本一致。因此,从根本上破除了中国学生留学德国曾存在的教育制度上的障碍,德也将得到越来越多中国学生的青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