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休闲 |
金角湾畔埃及市场
这是我第二次去土耳其了。四年前,我曾经应土耳其榛子协会的邀请去过一次。第一次前往土耳其,目的主要是考察当地的榛子行业,旅游并不是主题。所以,土耳其并没有给我留下多深的印象,甚至连前往的榛子产地的名字也叫不出来了。不过,伊斯坦布尔还是有些记忆的,不仅在连接欧洲、亚洲的大桥附近留过影,而且还在自由市场买了当地辟邪的蓝眼睛。毕竟只是走马观花地旅游,很多模糊的记忆似乎也在欺骗自己,似是而非。今年,有了再次前往土耳其的机会,我更希望的是能够故地重游,仿佛从故纸堆里翻寻出淡忘了的信件一样,有一种陌生,有一分亲切。
入住的酒店在一条古旧的小街里。从外观上看,这是一幢用巨石堆砌起来的建筑,给人凝重而久远的感觉。导游介绍说,这里地处伊斯坦布尔欧洲部分。言外之意,我们居住在当地富人们居住的地方。确实,酒店旁边就有几家品牌店,虽然不大,但是绝对是国际名牌。
我不记得上次来伊斯坦布尔住在什么酒店了。但是,印象中,那间酒店比较现代,房间也要宽敞得多。尽管这次的酒店条件不如上次,但是厚重的感觉还是让人先入为主地认为物有所值。
前往酒店的路上,导游便介绍过沿途的环境。出酒店右转再右转,就是一条临海的大街。确切地说,所临的并不是大海,而是一处海湾,名字叫做金角湾。所谓的角,是因为海湾呈一弧形,像牛的角。而用金来命名,则是因为海湾里的鱼很多。以前当地的鱼价高得吓人,必须用金子来交换。这里自然形成了一个鱼市,想吃鱼的必然是有钱人,必须掏金子来买鱼。于是,便有了金角湾的来历。
按照第一天的行程,首先乘坐游轮游览博斯普鲁斯海峡。结果,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雨不算大,但是在游轮二层的平台上,海风、春雨却带来了丝丝寒意。海峡游之后,就到了午餐时间。用餐的地点,安排在金角湾嘎拉它大桥下。蔚为壮观的是,嘎拉它大桥上密密匝匝地挤满里钓鱼的人。他们一个挨一个,摩肩接踵地抛甩着海竿,从二十多米的高处垂钓金角湾里的鱼。
我们用餐的餐厅,位于桥下的平台,十多间餐厅鳞次栉比,充分利用桥下巨大的空间平台,而且每家餐厅都在室外设置了桌椅,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坐在外面一边用餐,一边欣赏海景。由于春寒料峭,我们是在室内用的餐。不过,最有意思的,还是仰头观望桥上钓鱼的人。这些人的海竿全部都是四连钩,而我们经常看到起钩时四个鱼钩上都钓到鱼了。看来,金角湾里的鱼依然不少。
下午前去游览的圣索非亚大教堂,路经彪炳战功的方尖碑时,我回想了起来。我在这里照过相,旁边应该有家地毯店。果然,车子转过方尖碑后,我看到了那家地毯商店。渐渐地,对于圣索非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的游览记忆恢复了。看来,故地重游确实有种欣欣然炫耀的感觉。
坐车回酒店时,猛然发现了一处似曾相识的建筑。那是一座清真寺,我对它的台阶有着很深的印象。因为上次前去的时候,大家是在那个台阶前聚齐的。而大家分散的原因则是到旁边的埃及市场购物。我就是在埃及市场里请到的辟邪的蓝眼睛,还有给女儿的一身土耳其长袍。
其实,埃及市场就在嘎拉它大桥桥头不远,距离我们这次居住的酒店走路只需要十多分钟的时间。可是,由于在伊斯坦布尔的行程非常紧凑,尽管发现了当年购物的市场,却没有再去购物的时间了。
作为重游的客人,既希望能够找到当初的痕迹,又希望能够有新的感知。对于逝去的,我终于找回了几个片断。那么,对于新的感知,我还是趁着时间的沙尘没有覆盖的时候,赶紧记录下来吧。
为了下一次的重游,如果还有机会。
这是我第二次去土耳其了。四年前,我曾经应土耳其榛子协会的邀请去过一次。第一次前往土耳其,目的主要是考察当地的榛子行业,旅游并不是主题。所以,土耳其并没有给我留下多深的印象,甚至连前往的榛子产地的名字也叫不出来了。不过,伊斯坦布尔还是有些记忆的,不仅在连接欧洲、亚洲的大桥附近留过影,而且还在自由市场买了当地辟邪的蓝眼睛。毕竟只是走马观花地旅游,很多模糊的记忆似乎也在欺骗自己,似是而非。今年,有了再次前往土耳其的机会,我更希望的是能够故地重游,仿佛从故纸堆里翻寻出淡忘了的信件一样,有一种陌生,有一分亲切。
入住的酒店在一条古旧的小街里。从外观上看,这是一幢用巨石堆砌起来的建筑,给人凝重而久远的感觉。导游介绍说,这里地处伊斯坦布尔欧洲部分。言外之意,我们居住在当地富人们居住的地方。确实,酒店旁边就有几家品牌店,虽然不大,但是绝对是国际名牌。
我不记得上次来伊斯坦布尔住在什么酒店了。但是,印象中,那间酒店比较现代,房间也要宽敞得多。尽管这次的酒店条件不如上次,但是厚重的感觉还是让人先入为主地认为物有所值。
前往酒店的路上,导游便介绍过沿途的环境。出酒店右转再右转,就是一条临海的大街。确切地说,所临的并不是大海,而是一处海湾,名字叫做金角湾。所谓的角,是因为海湾呈一弧形,像牛的角。而用金来命名,则是因为海湾里的鱼很多。以前当地的鱼价高得吓人,必须用金子来交换。这里自然形成了一个鱼市,想吃鱼的必然是有钱人,必须掏金子来买鱼。于是,便有了金角湾的来历。
按照第一天的行程,首先乘坐游轮游览博斯普鲁斯海峡。结果,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雨不算大,但是在游轮二层的平台上,海风、春雨却带来了丝丝寒意。海峡游之后,就到了午餐时间。用餐的地点,安排在金角湾嘎拉它大桥下。蔚为壮观的是,嘎拉它大桥上密密匝匝地挤满里钓鱼的人。他们一个挨一个,摩肩接踵地抛甩着海竿,从二十多米的高处垂钓金角湾里的鱼。
我们用餐的餐厅,位于桥下的平台,十多间餐厅鳞次栉比,充分利用桥下巨大的空间平台,而且每家餐厅都在室外设置了桌椅,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坐在外面一边用餐,一边欣赏海景。由于春寒料峭,我们是在室内用的餐。不过,最有意思的,还是仰头观望桥上钓鱼的人。这些人的海竿全部都是四连钩,而我们经常看到起钩时四个鱼钩上都钓到鱼了。看来,金角湾里的鱼依然不少。
下午前去游览的圣索非亚大教堂,路经彪炳战功的方尖碑时,我回想了起来。我在这里照过相,旁边应该有家地毯店。果然,车子转过方尖碑后,我看到了那家地毯商店。渐渐地,对于圣索非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的游览记忆恢复了。看来,故地重游确实有种欣欣然炫耀的感觉。
坐车回酒店时,猛然发现了一处似曾相识的建筑。那是一座清真寺,我对它的台阶有着很深的印象。因为上次前去的时候,大家是在那个台阶前聚齐的。而大家分散的原因则是到旁边的埃及市场购物。我就是在埃及市场里请到的辟邪的蓝眼睛,还有给女儿的一身土耳其长袍。
其实,埃及市场就在嘎拉它大桥桥头不远,距离我们这次居住的酒店走路只需要十多分钟的时间。可是,由于在伊斯坦布尔的行程非常紧凑,尽管发现了当年购物的市场,却没有再去购物的时间了。
作为重游的客人,既希望能够找到当初的痕迹,又希望能够有新的感知。对于逝去的,我终于找回了几个片断。那么,对于新的感知,我还是趁着时间的沙尘没有覆盖的时候,赶紧记录下来吧。
为了下一次的重游,如果还有机会。
后一篇:土耳其纪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