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在伦敦
如果有人问我,伦敦的交通怎么样?我肯定会说,堵死了!
那天,按照计划,我们应该从伦敦乘坐火车前往利物浦。火车的发车时间是下午5点。于是,大家约好3点集合。其实,我们当初就是从诺丁汉乘坐火车抵达伦敦的。感觉从火车站到入住的酒店,打车大约20分钟就到了,的费也就几英镑。提前这么早集合未免有点夸张了。
负责接待我们的开普兰方面的人似乎也有这种感觉。她来的时候已经过了3点半了。我们一行8个人,加上开普兰的接待人员,9个人需要打两辆出租。几分钟后,第一辆出租拦了下来。第一拨4个人先出发了。可是,从这以后,再也没有等到空驶来的出租。接待人员着急了。不停地用电话联系。终于,一辆丰田子弹头停到了我们面前。想来,肯定接待人员临时从附近租赁来的。
上车不久,就发现车子开得太慢了。当时,正赶上伦敦下班的时间,车子只能排着队一点一点地向前挪动着。起初,接待人员还与司机侃价。人家报价23英镑,接待人员认为20英镑足够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接待人员有点着急了。她又不停地电话联系,也不知道在说什么。我隐约能听懂的就是,火车票非常贵,如果赶不上火车的话,老板会杀了她的。
我不知道火车票需要多少钱。但是,一行9个人的火车票,如果让接待员自己掏的话,肯定是一大笔支出。确实,我们也盼着能够赶上那趟火车。快到5点钟的时候,头拨人员打来电话,说已经到达火车站了。可是,我们距离火车站的路程还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唯一能做的就是坐在车里等着。
焦急与希望并存。接待人员对我们说,一旦到了火车站,大家赶紧拉上行李,迅速赶往站台,不要在行动上耽误时间了。我们积极地表示支持。但是,这个支持的态度在十几分钟后就作罢了。因为时针已经指向了5点钟。
不过,在焦急当中,还是等来了一条好消息,就是6点钟还有一趟开往利物浦的列车,而且凭已购的火车票还能搭乘下趟列车。大家总算是松了口气。
终于,我们的车挪到了火车站,大约花了一小时一刻钟的时间。起初接待人员预计的20英镑车费,也涨到了30英镑。
这就是伦敦的交通状况吗?是,但又不是。
伦敦确实是一个拥挤的城市,如果与北京比的话,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因为伦敦的古老比北京表现得更为明显。北京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改造”之后,许多街巷、建筑都已经荡然无存了。可是,伦敦似乎比中国更珍惜历史。所以,伦敦的街道,一般只有两上两下四条车道,其中还包括公交车道。同时,伦敦的人行道至少会有一条机动车道那么宽,行人行走起来很宽敞。
与过去的北京城一样,伦敦的布局也是棋盘格形状的。路口非常多,甚至比西单大街、王府井大街还要密。因此,每个路口都有红绿灯。行人过马路必须按照红绿灯的规定。而机动车的首要规则是绿灯迅速通过,红灯礼让行人。另外,行人路口过马路的地方是在横贯马路的两条线内。但是,这并不是说伦敦没有斑马线。如果有斑马线的地方,则是行人优先。只要有人过马路,那么机动车必须停下。
那天赶火车,司机知道乘客着急。但是,依然严格按照交通规则行驶。没有因为乘客着急坏了规矩。都说英国人很绅士,我没有太多机会接触真正的英国人。但是,从遵守交通规则上,感觉就是很规矩。
在伦敦住了5天时间。这5天时间经常就在路上奔波。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我竟然没有看到一起刮蹭、追尾等交通事故。也许正是因为规矩,才能让原本就狭窄的道路,能够依然坚持运行到现在。也许正是因为规矩,才能让原本就古老的城市,能够依然保持原来的风貌。
城市是个大功能区。交通问题是各大城市都头疼的问题。如何解决交通问题?尤其是高峰阶段的交通问题。从目前来看,基本还是没有办法的。不过,如果需要保证高峰阶段的正常运行。首先还是要规矩,无论是设计方案,还是交管部门,还是司机、行人。
都说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让一下又何妨呢?是的,有人着急,接孩子、接领导、赶应酬等等,都是着急的事情。那就拜托您早点上路,那怕早点到呢。
北京的交通,应该学学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