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
大专生就业率超过85%
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率能达到85%以上。这个数字超过了应届大学本科生的平均就业率。因为这些大专毕业生有个共同的背景,就是参加了“微软院校IT认证课程项目”。“微软院校IT认证课程项目”由微软与教育部合作,旨在帮助在校学生在学校时就能掌握企业所需的技能,并获得国际公认的微软认证,使学生在就业中更具竞争力。目前,微软与国内20个省125所院校开展了“微软院校IT认证课程项目”合作。据悉,今年“微软院校IT认证课程项目”毕业生将超过1万人,就业前景同样看好。
大专生也能微软就业
“林立杰是微软首批录用的大专生。他在学校里就学习并掌握了应用于企业开发的主流技术,并在实践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方面都超出了企业的希望值。我们希望明年还能录用这样优秀的学生。”这是微软顾问咨询部总监丁钧对“微软院校IT认证课程项目”毕业生林立杰的评价。目前,林立杰已经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顾问咨询部软件开发工程师。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国内应届大专毕业生就业率大约在50%左右。不过,与林立杰一同毕业的“微软院校IT认证课程项目”学生中,85%以上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据了解,企业单位不能一次性找到合格的人才,而学校培养的人才一次性就业的比例越来越低,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突出的矛盾。目前,企业招聘来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平均需要花三到六个月的培养,然后才能进行工作,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额外成本负担。因此,教育部希望进行教育改革,特别是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微软认证与培训部大中华区总经理林波告诉记者,针对“微软院校IT认证课程项目”,微软投资数百万元开发了35门课程,包括了微软Windows服务器的平台,以及最先进的ISA 2005以及SQL Sever 2005等。研发这些课程首先根据全球3万份岗位技能进行分析,确定IT企业到底有什么样的岗位,哪些岗位适合在学校里培养的。之后,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岗位技能分析,分析胜任这个岗位具体掌握什么样的技能。最后,再倒推出这套课程体系,以及学习路径图,从而让学生符合岗位的需求。据介绍,国内高职院校学生用两年时间,选择“微软院校IT认证课程项目”中5至8门课程进行认证。实践证明,这种新的培养模式完全能够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高职改革避免人才高消费
“计算机编程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对一门工具要很精通,或者对几门工具很精通。这些技能要求通过培训完成能够实现。使用一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势必提高人工成本。如果大专毕业生能够胜任这个岗位,企业当然愿意使用大专生。其实,企业有很多低端的工作,需要使用合适的人员。如果聘用大学毕业生从事这些工作,自然会形成人才的高消费。事实上,从企业用人角度来讲,各个层面的人才都需要。”这是文思创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刘忠的观点。
微软认证与培训部大中华区总经理林波告诉记者,“微软院校IT认证课程项目”之所以选择高职,首先,高职教学改革会比在大学本科容易启动。其次,高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比今天本科学生和研究生都大,需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第三,高职教育更需要让学生掌握技能性的知识,而不是理论性的知识,从而帮助高职学生尽快从事操作性的工作,而不是专业的研究性的工作。因此,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微软首先选择高职学生作为教学改革的开始,并逐步向更高层面的教育延伸。
前程无忧北京分公司市场部经理王剑认为,本科毕业生和大专毕业生不一样,高职教育实际是定制一个岗位,大专毕业生应该就应该在这个岗位工作十年、二十年。在国外企业,四、五十岁的程序员非常普遍。而本科教育不一样,应该侧重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而本科毕业生有着更为广阔的拓展空间。所以,“微软院校IT认证课程项目”实际培养的就是软件蓝领人才。但是,软件蓝领人才的培养,如果得不到企业的认同,很难形成一个真正的用人市场。事实上,国内企业应该形成科学的用人理念,即招聘员工有两类说法,一种是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另一种是这个工作岗位对你来说大才小用了。
应用型人才确保就业稳定性
“现在高校学生就业方针是:‘先就业、后择业’。但是,这样的就业方针势必导致人才的盲目就业和盲目流动,从而造成企业人工成本的大量提高和浪费。企业为避免产生这样的状况,自然会减少招收学生,这并不有利于学生就业。教育部门更应该承担起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企业需要的掌握真操实能的合格毕业生。”这是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李春伟的看法。
微软认证与培训部大中华区总经理林波告诉记者,无论称之为软件蓝领还是应用型人才,“微软院校IT认证课程项目”毕业生毕竟成为人才市场上一个新的群体。这个群体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稳定性。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就是所学习的内容,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事实上,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从事的工作往往与所学专业大相径庭。这其实就是一种浪费。因为国家对每名大学生都进行财政补贴。如果大学生所学知识并不是将来所用的,对国家来说就是一个浪费。因此,微软对于“微软院校IT认证课程项目”的关注,不仅是教学的内容和质量,更关注这些学生的稳定性能否满足企业需要。
文思创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刘忠表示,国外企业组建一个团队的时候,通常采取定点招人的方式,即招高级的人才会选择名牌大学毕业生,而具体的测试人员则选择去高职学校。这样对口是对位的,每个层次人的心态也很稳定,人才流动性也很慢。为什么中国人才上不去,就是人才错位。企业觉得本科毕业生不适合,所以就选择研究生。其实,研究生进入企业后待的时间更短。所以,通过高职院校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更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一方面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保证了就业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