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
(2014-03-13 00:42:07)
标签:
财经 |
分类: 铜臭人生 |
这几天股市狂跌,期货市场狂跌,大部分炒家,现在脸基 本上都是绿的,关于市场走势预期,券商投行分析师的预测通常反向
指标,有靠谱一点的指标么?有!那就是产业资本的行动,如果他们 大举增持,可以肯定底部就在眼前,如果他们大举增持,可以肯定顶
也在眼前,看看下面的新闻,底部或许就在眼前: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共有387次增持由上市公司高管发起, 占总数的约70%;另有151次增持来自于上市公司的机构股东,其中,
控股股东增持较多;其余17次增持由个人发起。按变动部分参考市 值计算,上述387次高管增持涉及的市值约为11.6亿元。虽然从高
管增持牵动的累计参考市值来看,无法和同期由机构股东增持带来的 变动市值相提并论,但是,依旧有不少高管出手阔绰:Wind数据统
计显示,有1次涉及高管的增持行为变动部分参考市值超过亿元,另
有21次高管增持行为带动的参考市值超过千万元。
增持大军中,不乏一些明星企业。留心地产行业的投资者可以发现,近期以来,多重因素影响下,地产行业公司的股价起伏不定,这
个时候出现的增持行为,也被投资者认为有着浓厚的护盘意味。例如, 2月25日,保利集团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增持保利地产股份共计40
万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0.0056%。时隔几天之后,公司再度发布 公告称,接到部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增持通知。
从增持行为发生的上市公司所属行业来看,制造业占据了可观份 额,而来自房地产公司的增持行为有80次。在增持行为中,增持涉
及的股份数量和增持金额一样,是吸引投资者关注的要点。Wind数 据统计显示,单次增持超过千万股的,共有52次,其中,有3次增
持行为超过9000万股。当然,这些大手笔的增持行为,绝大多数由机构股东进行,只有1次增持来自高管。增持行为中,有人大方也有人“小气”,Wind数据统计显示,有
115次增持变动股份数量不足1万股,其中,有6次增持更是“迷你”:变动数量仅100股。这些袖珍的增持行为,全部来自上市公司高管及
其亲友。从Wind数据显示的情况来看,有一些公司的增持呈现了高 管接力增持的状况。例如,葛洲坝发布公告称,公司部分董事、监事
和高级管理人员在2月19日,购买公司股票约162万股,增持的高 管队伍中,董事长、总经理俱在;而在2月17日,公司另有多名高
管购入公司约64万股。需要注意的是,在增持的高管中,有不少人在此次增持前,并不持有自家公司的股票。另外,从增持行为的时间顺序来看,3月份仅10天的时间里,就有74次增持发生。
旁白:我们不能绝对肯定的说,产业资本疯狂增持,就意味着底 部马上出现,因为底部是一个区域,这个区域盘恒多久,谁也不好说,
即使万科总经理有时也会出糗,别说我们了,看看下面的新闻:
万科在3月10日下午的投资者交流平台上透露,公司总裁郁亮 当天从二级市场买入100万股万科股票。如果以当日万科股票收盘价
每股7.15元计算,郁亮此次增持万科股票共计需要支付715万元的 对价。根据刚刚发布的万科年报,截至2013年年末,郁亮在万科公
司的持股总量约为630万股,仅次于万科董事长王石的760万股。在 2013年,王石和郁亮从公司领取的税后报酬总额分别为904万和861
万元。但年内郁亮及其他高管因存在公益捐赠等因素,实际收入低于 披露数据。据了解,去年郁亮的个人捐赠额约在100万元左右。这意
味着郁亮此次几乎将其除去捐款之外的全部税后年收入,都转换成为 万科的股票。而其他高管是否增持,万科暂未披露。根据有关规定,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在买入公司股票后六个月内不得卖出,否则相关买 卖收益将归公司所有。郁亮甚至在3月8日举行的年报业绩发布会上
调侃称:“我每年给我女儿的压岁钱都折算成万科的股票。今年我女 儿说,爸爸,能不能别再折算换成股票了吧。
旁白:这才叫投资,有本事,你也硬扛一年万科股票试试?守股 比守寡还难,这不是瞎说。但要总裁拿一年收入全仓下注本公司股票,
并且半年内不能卖出去。这个,同志们,这股票是否创新低,不清楚, 但肯定是在底部区域。万科可以说是蓝筹股代表,它既然到底部区域,
其他股票估值其实也差不多。涨不涨,不知道,再跌下去,肯定是被
市场狂跌逼疯的炒家们干的。这事,连官家也看不过去了,看看下面新闻:
旁白:高大官人,是监管部门的人,不是投资大牛,说话不算硬气。目前也有林园等若干知名价值投资者跳出来,给同志们打气说牛
市到了。但牛市要来,没那么简单,第一要流动性充裕。目前流动性
充裕吗?不好说,但貌似也不紧张了,看看下面新闻:
每日综述:宏观日报一般不涉及资本市场,恰恰相反,资本市场
的涨跌应该成为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道〃琼斯当年在编制道琼斯指 数时,就说对于商人而言,市场指数就是免费的统计工具,帮助他们
为商业周期循环提前做好准备。但当资本市场出现明显底部特征时, 这一现象也必须论及,因为这本身就是商业周期的一部分——小心翼
翼的悲观预期是经济复苏阶段的明显特征。产业资本大举增持蓝筹 股、流动性开始逐步宽松、监管者对市场暴跌非常不感冒,这些都是
市场见底的特征。忽视这些特征,可能忽视掉今年股市一旦反转引发 的商业信用扩张趋势
第一时间阅读宏观日报、投资策略报告、股票池报告,请入收费群:欧奈尔交易天地
前一篇:一个噩梦
后一篇:”混合所有制“——谁混合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