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池的水平迟早一致(2008年6月22日)
(2008-08-07 16:20:02)
标签:
杂谈 |
2007年底,我们判断紧缩效果维持半年左右,到今年年中,估计市面资金较为宽松。现在诸多信息综合来看:大方向没错,但有点过于乐观。据央视近期报道,温州民间拆借利率按年息算,目前高达120%左右,这个水平和去年年底差不多。但票据贴现率却从去年12月份的年息10%附近,下调到现在6%左右,而银行间拆借利率从今年年初到现在,一直都是年息4.7%左右,没有太大变化。票据贴现率基本反映国内大企业的流动性情况,银行间拆借利率反映银行系统的流动性情况,而民间高利率反映的是民间中小企业的流动性情况。三个领域不同的资金价格反映目前的流动性状况:金融系统流动性过剩,大企业头寸周转并没有太大问题,民间一般中小企业头寸依然紧张。
这实际上是三个不同的“资金池”,最上面的是银行系统,中间是大企业集团,下面是市场上众多民间企业。紧缩就是把下面两个池子的水抽到最上面的池子来。大企业集团由于是银行核心客户,池子水相对少抽些,水被抽得最多的就是最下面市场的池子。我们原先判断上面两个池子缝隙太多,紧缩结果还是要从这些缝隙中间漏出来。确实,银行通过各种方式打擦边球,大型企业捣腾银行贷款吃高利差,这些现象半年来很多。但央行紧缩力度更大,近期一口气上调准备金率1%,抽水速度比上面两个池子漏水速度更快,这样最下面的市场资金池子水位还是很低。
最下面的资金池子水位会一直如此吗?不会。还有国际市场这个“资金池”。联系汇率政策造成的人民币币值低估,造成国内资金池水位低于国际市场。国内实际贷款利率上升,那么市场上资产价格就打折,如果加上人民币币值低估这个因素,可以想象国际国内两个“池子”水位相差多大,所以不奇怪今年上半年国际资金滚滚流入国内市场。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对资金水位最为敏感,可以说是宏观经济走势的最佳“细胞切片”。从2007年1月份至今,房地产银行贷款增速一直降低,从34%下降到现在20%左右,但同一时间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增速从2007年1月份的24%增加到现在的31.9%。考虑到国家禁止期房销售、地产公司IPO阻力重重、企业债发行寥寥无几、上半年楼市销售急剧萎缩,这中间的差距填补资金从何而来?事实上,紧缩带来的国内市场资金池水位下降,正好给国际资金一个机会。一个国际投资机构经理近期满意的说,我们终于和中国房地产商处于平等的对话地位了。地产商估计是通过出售股权或者项目融资的方式弄到钱,否则早就死翘翘了。而股市今年的大幅调整,正好也让国际资金悄悄布局的机会。上半年外汇新增储备更是呈加速飙升态势,考虑到国际国内两个池子的水位差距,我们有理由相信下半年热钱还会加速流入中国。
宏观经济中有太多我们所不知道的信息,温州民间高利率也只是部分地区资金情况反映,还是难以说明货币总供需情况。不过价格信号反映一切:在央行紧缩力度不断加强的同时,货币总供给依然不少,这突出表现在上半年来PPI不断走高以及层出不穷的“XX荒”上。这到底是最上面资金池子缝隙中渗出去的水造成的?还是国际资金池子的水流入中国来造成的?我们也不知道。但有一点很清楚:在电力供应能力年增长13%的情况下,还出现“电荒”现象,唯一解释是池子的水还是太多了!
央行当然可以不断抽水到银行系统,紧缩就是不断抽水的过程,问题是银行资金池子的缝隙,央行能堵得住吗?国际资金池子的水最终能截止得住吗?2004年开始的宏观调控证明,堵不住。这次我们也认为堵不住。三个池子水位迟早会大致齐平。那么,三个资金池子的水位何时大致齐平?2004年~2006年的历史证明需要一年时间,我们过去判断半年即可,现在看来有点乐观。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货币入水,货币数量型紧缩就是将水不断抽到最上面的银行资金池子,市场资金池子水位不断下降,这样可以控制住通胀。麻烦是银行资金池子永远都有缝隙,水位越高,压力越大。同时,目前人民币汇率政策使得国际资金不断流入国内,国内市场资金池子水位越低,外资流入的势头就越猛。央行抽水越多,外资就流入的越多。国内市场资金水位迟早会与银行资金池子水位相平,至于具体时间,那是望天打卦,纯属智力游戏,我们原先是半年,现在看来有点乐观,还是要按历史经验办事,估计到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