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政垄断又一出

(2006-05-08 18:18:59)
分类: 与工作相关

节过完了,该收心了.所以,今天来谈谈工作.下面是4月29日发表在本报4版上的一篇言论,欢迎大家指正.

 

 

人们都讨厌甚至痛恨垄断,因为垄断带来的必然是高价格,是对竞争对手的排挤,是消费者的权益受损。但是,垄断经营总像一个幽灵,游荡于社会,神出鬼没于人们的生活。近日,在哈尔滨,又有人扮演了一出垄断的闹剧。

4月中旬,哈尔滨市政府打着“创建节约型机关”的幌子,发出通知,要求哈市各级公安、交通、税务、工商、物价、国土资源、环保、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和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的执法用车,一律购买哈飞汽车;对购置哈飞赛豹轿车以外车型的小轿车和超编制、超标准、超范围配备的旅行车、吉普车,各级财政部门一律不予安排资金,不予办理定编控购手续,公安车管部门不予办理车辆落户手续。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刚刚发生在湖北汉川的另一出垄断闹剧:一家白酒生产企业,不知使用了什么“魔法”,竟然让当地政府发出文件,给各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下达了喝该厂所产白酒的“花销”指标。哈尔滨与汉川相距数千公里,两家企业的产品也是八竿子打不着(甚至还“犯冲”),但在推销产品方面竟然伎俩相同如出一辙,这好生让人拍案称奇!

毫无疑问,这是在企业“攻关”之下上演的一出行政垄断剧。这里姑且不去分析企业如何“攻关”得手,仅就政府下发文件要求采购指定产品的做法本身就有违公平竞争的本义。如果有反垄断法,这种做法就是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眼下没有反垄断法,这种行为也显然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利用权力指定下属部门去采购某一种商品,这只能有利于这种商品的生产企业,而受到伤害的只能是其他竞争企业和付款方(公款支出例外)。这是典型的地方保护行为。

垄断带给消费者的伤害已经有很多很多,这对于从计划经济脱胎而来的中国更是如此。邮政、铁路、石油和电信,哪一样不是实打实的垄断经营?如果是靠打拼市场赢得垄断地位(如微软),虽然对竞争不利,但那毕竟是真功夫;如果仅仅靠行政权力的庇护而赚取垄断利润,显然“每个铜板都带着肮脏的东西”。而作为垄断的制造者,那些大权在握的行政部门显然也在分一杯羹,甚至满嘴流油。

靠行政垄断的确能够在短期内实现独占市场的目的,但在反垄断经营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行政垄断已经被视为过街老鼠,处处喊打。所以不管是汉川荒唐的“喝酒令”,还是哈尔滨的“前赴后继”,一经露头就遭遇社会舆论的猛烈抨击而变成缩头乌龟。两地几乎都以最快的速度宣布文件作废或从网上撤下红头文件,明的至少没有了,还来不来暗的人们不得而知,且观后效吧。

笔者还有两点隐忧:如此乱发文件制造行政垄断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如果不受到责任追究,荒唐的事可能还会一再发生;据称反垄断法草案里已经把行政垄断一章整体删除,这更是让人忧心忡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地下森林
后一篇:法兰西的铁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