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纸价催涨下的民营出版新趋势

(2008-06-06 10:30:12)
标签:

文化

分类: 图书策划断想

                                                         魏童/文

                               发表于2008年四月《出版广角》

 

  

    去年9月的时候,大家还在彼此神秘的互相询问:你们现在调纸多少钱一吨啊……有些欲说还休的讳莫如深。而现在,大家一见面就直接抱怨:纸厂都成大爷了,纸价涨得太猛了!账期没有不说,连付现款都要排队!

    “洛阳纸贵”再次成为现实!一时间,出版业内,人人开始自危。

    众所周知,出版产业有着一个完整的“生态链”,从上游的出版商、纸厂,再到印刷厂,物流公司,直至下游的各个书店,在这当中作为承载知识和文明的纸张的地位毋庸置疑。没有白纸,一切都是白费!

    纸价上涨,使出版商与纸厂的地位一下子来了个180度转弯。由于供求矛盾突出,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纸张生产厂家给出版社、民营公司的账期都缩短了。某民营出版公司印制部的李先生说,即使支付现金,出版商至少也要等上二十多天才能拿到纸,而以前一个星期就可以拿到了。

    纸厂这时似乎也有口难言。山东某纸厂的李先生提到,很多人认为这次纸张集体催涨,纸厂是最大的受益者,其实不然。他说,除了供应缩减,国家关闭了许多小纸厂之外,成本推动,木桨、化学品和能源的上涨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出版界的媒体大多把这此涨价行为看成是出版业的一次洗牌。“洗牌”一说由来已久,但这次不比往日,高压线般的纸张成本压在每个出版人的面前。对业内的出版社来说,大多有比较成熟的各种应对机制,特别是以各种教材教辅为主的出版社,大量的资源性选题可以让出版社有了与纸厂谈判的砝码。这些传统出版社受到的影响应该说相对少一些,但是,对现金流比较依赖的那些民营出版公司来说首当其冲。

    民营出版公司大多根据市场的热点,随机应变的组织各种选题,这曾经是他们出奇制胜的法宝。纸张的疯狂涨价,让如今的法宝变成了无用的摆设。

    以前纸张没有涨价之前,一些民营出版公司通常的策略是,根据读者和市场热点适时的组织一些选题“投石问路”,书反响好了,随时准备加印;不好的情况可以马上收缩产品。当然,这个“问路”是需要成本的,但纸张通常有帐期,对他们来说压力不是很大。

    纸张全面催涨后,让民营公司这个引以为傲的出版模式瞬间瓦解。

    事实上,民营公司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不止这些。长久以来发行的“惯例”通常是这样,出版商现款把图书辛苦的印出来后,等待的还是漫长揪心的收款。好的情况是三个月,至于糟糕的情况就不好说了……那时,纸款通常有两到三个月的账期。现金流方面,民营出版公司可以有几个月的回旋余地,纸价催涨后,“那些日子不再有”,大家都像祥林嫂般念叨怀念那些美好的日子。

    如今,除了稿费现款、合作费用现款、设计装帧现款,余下的大头,纸张的费用如果也是现款,出版商的现金流将会面临崩盘的危险。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这次纸价上涨给出版业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正面大于负面。总体而言,可以提升整个图书产业的价值,从长远来看,让草浆纸退出主流图书用纸领域也是出版界加强环保意识,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节约型、环保型社会的发展要求。

    传统的纸张成本上涨,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让那些处于出版价值链低端,低水平产品失去生存空间。再者,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版社退出机制,纸价上涨带来竞争加剧,客观上能让那些没有自己核心产品、不能及时转型、靠卖书号为生的出版社被市场所淘汰。从微观机制上,这是改变出版社生存方式的助推动力。比如,纸张供应方式的改变,对销售周期比较长的社科学术类图书出版影响很大,这些书销售、回款日期很长,必然会影响他们的资金链,现在的纸张供应必然会逼迫出版社压缩出书品种。

    时下,出版业人人自危,也可以让习惯头脑发热的民营书商静下来,仔细琢磨琢磨修炼内功,强化民营出版业的品牌意识。品牌意识听起来是个老概念,但对民营书业却一直是个新课题。以往大多数民营书业企业的品牌只是建立在渠道间酒肉朋友们的口碑上,很难在读者中形成自己企业品牌。但是品牌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拥有良好品牌资产的企业的生命力是长久的。君可见,民营书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一些图书策划策划工作室和公司逐渐形成了自己良好的口碑,不但与小型出版社合作,而且已经开始和很大的、著名的出版社合作,并且很多出版社是慕名前来和这些工作室谈合作的。而这种策划能力正是工作室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一年里,民营书业依旧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虽然有业外资金不断注入,但投资者倒不是看好出版,而是有越来越多的人看中了内容的力量。无论是做杂志、做报纸,还是做互联网、手机出版、数字出版,没有内容没有核心都是苍白无力的。形象的比喻说:传统出版这只羊,依旧在养着新生力量这只狼。而这些做传统出版的出版人似乎成了草,是最有韧性又似乎无足重轻的小草。

    对民营出版来说,成本的压力可以让一些单纯关注眼前利益的公司慢慢淘汰,畸形的“劣币驱良币”市场规则终于可以慢慢做古。一些关注内容,细心经营品牌的民营出版公司成功做大的机会会越来越多。可以预见的是,“内容为王”的时代终将来临。

 

 

 

另一个“春天”

    每年一月的北京图书订货会,是出版业的一次集体聚会。大家聚到一起,讨论的焦点是书业赊销的痼疾。“发货如山倒,回款如抽丝”,无论是对于出版社,还是民营二渠道书商,大家都清楚的认识到,这种赊销的体制才是限制出版业发展的根本原因。纸张上涨只是个催化剂而已。

    几个月前,我们谈到刚才的问题,似乎调整之说还为时尚早。因为涨价行为还未能尽兴,纸张的单位价格仍在上扬。但随着新一年的开始,我们发现这个调整的趋向越来越明显。上面谈到,对于这次纸张催涨,民营出版受的影响肯定大于出版社。同样,民营出版面临的机遇也会更多。

    首先,纸张的上涨使出书的成本增加了一到两成。可以预见的是,某某“全集”“精华”“合订本”等等一些重复的没营养的选题,面世的几率会越来越小。读者不必抱怨面对“繁荣”的图书市场无书可读,这不是出版商良心发现,“无他,唯成本耳”。成本的约束使出版商会更加自律,一心修炼内功,客观上提高了图书市场的优化和品质。当然,一些没有实力,依靠重复别人成果的出版商也会陆续推出市场。出版的“马太效应”会更加明显。

    我们可以看到,“市场”这双无形的手大过任何政策铁律,横在大家面前的成本线让每个出版商都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

    其次,一些与民营出版商合作的出版社会更慎重。曾几何时,一些出版社为了丰富自己的产品线,常常是“饥不择食”,只要是有差不多的选题就上马,结果自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纸张催涨后,出版社不得不更加慎重的考虑图书的品质和合作公司的实力,一些缺乏市场眼光,没有前景公司的会自觉的退出市场。

    民营出版公司的策划能力一向强于出版社,纸张成本上涨后,各个出版机构会更加重视选题和内容,这可以让策划能力较强的民营出版公司与一些走在前面的出版社一拍即合,优化组合后会令出版业更加有活力。

    其三,纸张的上涨,除了催生出版链上各个单位开始侧重成本管理,争议多年的书价自然会有机会提高一些。在国家和一些媒体眼里,一直是“暴利”的出版业借此机会可“正名”了。另外,出版物价格的上涨,客观上也会促进电子书市场的发展。人们不会把阅读仅仅局限在传统的纸张图书上,阅读会更加的丰富多彩。传统的图书出版商可能会转变身份,渐渐向内容提供商靠拢。

    另外,不得不提到,纸价上涨对盗版书市场来说是个严重的打击。调查表明,一些污染严重的小厂一直是盗版图书的“最爱”,这次国家关闭的中小纸厂,盗版书业首当其冲。

    “危机”通常也意味着“机会”,一直在夹缝中艰难成长的民营出版又面临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冬天已经过去,春天离我们还会远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