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当代大学生需要阅读?

(2008-05-28 15:38:37)
标签:

大学生

阅读

文化

分类: 间歇性胡言乱语

为什么当代大学生需要阅读?

前些天,我在新浪博客发表了“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都不读书”一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讨论,文章末尾有接近四百条评论。我当然不是当代大学生的研究专家,也丝毫没有妖魔化大学生的意思,只是一时有感而发。

网络的力量是巨大的,相信每个评论都代表着一部分人的真实想法。有很多大学生朋友留言,认为主要是当今的考试制度造成了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感觉自己实际上现代教育制度的牺牲者。他们很想去读书,也很想丰富自己的内心,扩大自己的见识,只是被这个浮躁功利的社会所左右,置身在这个江湖其中,无法独善其身。

其实文章里主要探讨的是当代大学生不读书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我觉得,应该更多的把视角放在个人身上,改变自己当然比改变这个社会更塌实实际。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再跟大家继续探讨下大学生读书的实际意义。

为什么说大学生需要阅读?

 

为什么要读书的话题命题似乎很是庞大,所以说我加了个定语:大学生,我们讨论的话题从当代大学生的视角开始分析。同时,我们对这个阅读的对象也有必要下个定义,与前面的文章一样,这里的阅读单指一般意义出自内心的“阅读”,这种阅读与课业和考试没有任何关系,如人物传记,哲学类图书等等,不求功利和炫耀,只为丰富自己的内心。

1,弥补当下高校教育制度的不足。

我们现代大学的教育其实是专才的教育,从大学发展的历史来看,通才教育是相对科学的教育形式。欧洲中世纪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即后来的通才教育和专业教育)之争,此后,这种争论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直没有停止过。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认为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因为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新民,而为扰民。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也主张通才教育和选修制。这是真正的远见卓识。今天,我们看到了太多只是扰民的官员和专家。

当下的教育制度过分强调“专”,因为制度和教材的落后,造就的人才“专才”不专,“通才”更是无从谈起。有个网友说到:他们的辛苦并不能换来国家的强盛,太多的宝贵精力消耗于体制弊端。所以,如果我们能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阅读学习,相信你会收获的更多。

2,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根在《论读书》中这样说到: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读诗可以使人聪慧,伦理学使人庄重,哲理使人深刻,逻辑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能成性格。我们的前辈也曾说过,腹中有书气自华。读书是一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持续性的行为。虽然它使我们成为大思想家大学者的几率很小,但至少使我们不再会是一个庸俗草莽的人。

阅读不是文史学生专利,理科生阅读些经典类图书会对自己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可以培养人高层次的修养,知识,性情。我们读书是了解他人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最终的目的是要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见解。

3,丰富我们的内心,掌握对付外界纷扰的强大心灵武器。

相信很多人都解释过这个问题,我想他们说的比我更明白更深刻。大学有时候只是给我们提供了学习获得新知识的方法,获得思维方式上的成熟、获得自我教育的能力。

无论未来多么复杂多变,无论前途多么凶险莫测,只要我们的内心强大无比,还有什么能让我们畏惧呢?

 

当然,读书不是增长知识的唯一手段,现代的教育制度的多元化也证实了这一点。另外,如何度过大学生活的确是个人的自由,这个无可厚非。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阅读是一种境界,它始终在润物细无声中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

只因为如此,在这个浮躁的网络社会里,耐心细致的读完一本书,才更显得弥足珍贵。

一个朋友说的好“大学生不是谈资”,没错,我没有任何曲解或者妖魔化当代大学生的意图,也深知自己的赞美和批评微弱无比,也许能让看到文章的一个学生醒悟过来,从此读了一本改变他一生的好书,我想,我的博文也就有了意义。

 

为什么当代大学生都不读书?

 

除了买房买车,我们还有别的追求吗?

 

<士兵突击>里的人生

 

电视剧《奋斗》不算是真正的“奋斗”

 

电影海报的力量

 

谁能拯救我们?

 

媒体和标题党共同炮制的“李清照事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