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吗——关于《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

标签:
科学主义现代化反现代化文化 |
分类: 南腔北调专栏 |
载2008年11月7日《文汇读书周报》
南腔北调(74)
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吗——关于《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
□ 江晓原 ■ 刘 兵
□ 刘兵兄,田松近年关于环境、发展等方面的激进看法,我们都已经相当熟悉了。他的这些看法,许多人有不同意见,不过我倒是非常欣赏。特别是他那些有点耸人听闻的文章标题,如“在自己的家乡失去意义”、“让我们停下来唱一支歌吧”、“未来世界是垃圾做的”、“要年薪多少才能日日欢歌”……等等,既有实事求是之心,兼具哗众取宠之效,从传播的角度来说是相当成功的。
当然,标题只是标题,关键是文章中的思想和观点。田松的观点是激进的,但其鲜明的特色则是悲观。这些文章散见于各种报刊杂志,现在有机会集成一册出版,我感到非常有价值。一方面当然是便于读者较为系统地了解他的观点,另一方面,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观点,甚至要进行批判,现在靶子集中在一起,也更方便射击了。
■ 作为我们共同的朋友,我们对田松其人、其风格也算是比较熟悉了。我们都会同意说他很有才气,很有独特的想法——而这在当下学者及非学者们的写作中却是相当缺乏的东西。你提到他那些文章的标题的特色,其实那只是一部分,可以看作是一种有才气的传播手段的表现。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他的文章中的那些看上去颇为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甚至有些惊世骇俗的思想,那些思想才是其文章之价值所在。
从总体上讲,如果有人把田松归类到旗帜鲜明地反现代化的行列中,那应该是不会有什么争议的。问题在于,他是不是“反科学”。因为这种说法比较敏感,所以多做点厘清是必要的。我以为,在某种意义上,即在对西方主流科学的无限制的鼓吹和利用上,他是有明确地“反”的特征。但如果在多元的科学,也即承认多种“地方性知识”也是某种科学的意义上,他又显然不能被说成是“反科学”。对此,不知你怎么看。
□ 我为何特别欣赏田松那些文章标题,是因为那些标题几乎已经可以成为格言或口号,而且它们充分表达了田松的思想。
我认为田松本质上并不反科学,但他在相当程度上反现代化。
也许有人会说:现代化不就是科学带来的吗?现代化确实是科学带来的,但现代化并不能等同于科学。在现代化之前就有科学。现代化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如何对待科学的问题。我觉得在波兹曼将人类文化分成的三种类型中,田松估计和波兹曼一样,最中意“工具使用文化”,对于“技术统治文化”也还能接受,而波兹曼深感悲哀难以忍受的“技术垄断文化”,也就是田松笔下的现代化。
■ 近来,田松在其文章中,又提出了一句名言:“在过去,科学是神学的婢女;现在,科学是资本的帮凶。”我以为,这很能代表其思路和立场。在这种意义上,也很难说他不反科学,或者,至少是在某种意义上的“反”。这种反,也包括对于科学之本质与功能之反思,因而,也就与现代化的问题联系了起来。
其实,在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随着现代化和工业化、资本化的过程走下去时,有田松这样的反思是非常必要的。除了你说你特别欣赏的标题之外,对于其文章中的那些尖利的思考,我更觉得读起来令人深受启发,发人深省。而且,最重要的是,尽管国内,特别是国外也并非没有类似的观点,包括学理性的和在大众传播中的,但田松的那些观点和独特的文字,却是非常地道的个人思考的产物。
不过,说到田松对科学和现代化的反思,其基础立场上,倒有一个问题,即我认为他仍然没有非常彻底地摆脱科学的约束,仍然留有某种科学主义的印迹,从而带来了一些内在的矛盾。
□ 这里有两个问题。首先是“反科学”问题。到底什么叫“反”?通常我们使用“反”这个字时,总是意味着希望这个字后面的词汇所指的事物消亡。比如“反对殖民主义”当然意味着希望殖民主义消亡。如果是这样,那么还是不能说田松是“反科学”。田松确实在批评科学,说科学现在成了资本的帮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希望科学消亡。就好比我们批评一个孩子,说他现在成了坏人的帮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打算杀死这个孩子——我们只是希望这个孩子学好,不要继续充当坏人的帮凶。
其次是你所说的田松“仍然没有非常彻底地摆脱科学的约束”问题。田松也是学物理出身,受过良好的数理科学训练,他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当然不可能摆脱科学的约束——为什么要用“束缚”这样的措词呢?这难道不是一种优势、一个长处吗?当然,我这样说可能又要被指为“科学主义尾巴没有割干净”了。我以前在讨论中曾经表示过,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我并不赞成对科学主义斩尽杀绝,保留一个尾巴不也挺好吗?况且有“某种科学主义的印迹”,也还不等于科学主义啊。
不知你所说田松的“一些内在的矛盾”是指那些方面?愿闻其详。
蒋劲松的观察与我的感受非常一致。在一些场合,我也经常对田松做类似的评论。当然,是否一定要把科学主义斩尽杀绝是一回事(其实也不可能斩尽杀绝),但在一个人的身上,在强反科学主义的研究中,因骨子里的某种科学主义而带来尖锐的内在矛盾和逻辑不一致,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田松关于“垃圾”的大量文章,创意很好,语言很好,很有文采,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但却把其最根本的基础,建立在物理学中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和这一定律引入的“熵”的概念基础上,这就有些问题了。其实,去掉这种基础,并不就会影响其论证的力量。
我这样说,其实丝毫没有贬低田松的文章的价值,只是说其中有些这样的特征。我倒真是希望,他能在摆脱这种内在矛盾的前提下,更有力地鼓吹和倡导他的学说和理念。
《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吗》,田松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定价: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