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年的书缘——读《漂移的大陆》

(2007-04-12 09:07:13)
标签:

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

a.wegener

科学普及

分类: 二化斋图书评论

载2001年2月24日《文汇报》

 

二十年的书缘——读《漂移的大陆》

 

江晓原


  我也可以算是读过不少科普作品的人了——早先和许多青少年一样是出于兴趣,后来则是因为工作关系。但是国人的科普作品中,让我在读过二十年之后仍念念不忘的,迄今只有一本——《漂移的大陆》。
  《漂移的大陆》,金性春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那时我正在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读本科,当时大学生中最流行的,是美国人盖莫夫(G.Gamow)的两本科普著作:《物理世界奇遇记》和《从一到无穷大》,和这两本书相比,《漂移的大陆》并不走红。但我读后的感觉,却是此书可与前两书鼎足而三。
  我多年来一直有一个自以为是良好的习惯,就是读到了特别精彩的(以及特别糟糕的)的书或文章,通常都会记住作者。因此金性春这个名字,我记住了二十年。直到去年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一次会议上,我才第一次见到了金性春先生,那时出版社已经准备出版此书的修订版了(2000年9月第二版)。我告诉他二十年前读《漂移的大陆》的感受,他说了很多谦逊的话,古人云“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

 

  大陆漂移学说——如今已经发展为板块学说——是和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A.Wegener)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尽管在魏格纳之前,已有一些神学家、教会人士和学者(其中包括洪堡、达尔文之子等)提出过类似的学说,但他们都只停留在猜测、假说阶段。而魏格纳1910年在病床上注视世界地图,灵光一闪萌发了地球大陆曾经是一个整体的大胆假说,之后他又以数年时间完成了“小心求证”的功夫。所以学术界对魏格纳所获得的荣誉并无异议。
  魏格纳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是福音派新教会一个传道士的儿子。他在大学里攻读天文学和气象学,25岁获得天文学博士学位。魏格纳性好冒险,26岁上参加自由气球飞行,连续飞行52小时,打破此前的世界纪录。又参加丹麦探险队,深入格陵兰,度过两年探险生涯。回国后在马尔堡大学任讲师,1912再次去格陵兰探险。
  他求证大陆漂移学说,本身也是一场学术探险。1914年他应征入伍,和当时欧洲千千万万青年一样,被投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的臂部颈部先后负伤,但这位陆军中尉却利用休养的时间写成了他的成名作——《海陆的起源》,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一度风靡全球。
  1929年,魏格纳开始第三次格陵兰探险,他试图重新测量格陵兰的经度,以便从大地测量方面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学说。谁知道1930年10月30日,在他50岁生日前夕,死于格陵兰的冰天雪地之中,结束了他富有冒险色彩的一生。

 

  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球上最初只有一个大陆,称为“联合古陆”或“泛大陆”,后来才逐渐漂移分散成为今天的各大洲。1911年,魏格纳发表他的大陆漂移学说之前,曾充满信心地表示,“我认为旧观念至多还能存在10年”,但1930年当他意外去世时,大陆漂移学说非但没有胜利,反而已经衰落了。
  但是有生命力的学说是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的。到了二十世纪60年代,在许多新证据的支持下,大陆漂移学说果然又戏剧性地东山再起。当年大陆漂移学说是在大批地球物理学家的攻击下走向衰落的,如今率先为大陆漂移学说“平反昭雪”的又是地球物理学家。接着,在大洋底部的一系列新发现,又产生了一个崭新的理论,称为“海底扩张说”。这一学说通过描述大陆漂移的机制,为魏格纳的学说提供了更加令人信服的证据。
  没过几年,一个更新的理论又登场了——板块学说。现在,板块(包括了大陆和海底)被描述为在地球这个大球球面上进行转动。奇妙的是,描述这种转动用的是数学家欧拉在二百年前就已经提出的几何定律:任何刚体沿着球面的运动,都必定是一种绕某根过该圆圆心之轴的转动。地球物理学家们计算出了地球上各大板块运动所环绕的轴——与地球自转之轴并不重合。
  ……

 

  这样的故事可以继续叙述下去。作者也不故作跌宕,只是娓娓道来,象是经常能够预知读者下一步的问题,很自然地叙述着一个接一个的有关知识,令人读之不倦。《漂移的大陆》中所介绍的知识非常系统,文笔又非常流畅。这种流畅不仅表现在文字上,更表现在章节安排上和叙述方式上。作者并非专业的“科普作家”,却能写出这样的佳作,愚意以为这一现象本身,值得我们的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共同深思。
  为什么几十年前曾风靡一时的科普作品,如今大部分都已经不再叫座?其实知识老化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读者和供求关系都已经改变。今天都市公众(他们仍是科普读物的主要读者)的受教育水平,比起几十年前普遍有很大提高,他们要求阅读更高水准的科普作品,几十年前那种入门水准的作品已经不能吸引他们的眼球。
  更重要的是供求关系的改变。几十年前的科普作者可以摆出一副“我开导你,你受教育”的架势写书,不用担心缺乏读者,读者还会读得津津有味。如今,书籍在我们的都市早已经供过于求,引进的和国产的科普作品也足以让读者挑花了眼,现在科普作者只能用“我讲故事,请你来听”的架势写书,故事还要讲得精彩,读者才肯来看几行。但是一味迎合读者,走进低级趣味的歧途,则又为学者所不取。
  《漂移的大陆》故事固极精彩,知识又极丰富,格调又极高雅。今日重读其书,仍然使我有一种与读国内其它科普作品不同的感觉——这感觉到底是什么,我一时也无以名之。作者曾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奖。这些荣誉,在他确实当之无愧;也许还可以表明,二十年前一个大学生的阅读感觉还是有点道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