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垃圾分类
(2016-10-17 08:57:25)分类: 文化与社会 |
继续说垃圾分类,北京市民家里都有街道发的三种颜色的分类垃圾桶,也发过垃圾袋,小区院里也有不同标记大桶,但是终端不到位而流于形式。在世纪城住的时候,我总是让小时工把厨余垃圾放到院里那个厨余大桶,结果保洁还有楼长都说别这么放了,他们嫌麻烦。所以李金鹏师弟说的制度设计很重要,对小区对个人都要奖优罚劣,大爷大妈为了超市免费送袋面送桶油都冒着寒流夜间去排队,如果因为垃圾分类,减量而得奖励肯定有人愿意。
现在很多东西去早市而不愿意去超市,重要原因是可以自带容器比如买杂粮甚至买芝麻酱,亲眼看着磨的不一定就比超市封装的差。
说网购,去年双十一之后大量包装垃圾。虽然我也是网购达人,但是购物会有环保考虑,多次建议天猫超市减少过度包装,尤其讨厌里边塑料填充物,所以我就尽可能想着把箱子装满,最近天猫超市有改进,外包装大盒子开始用旧盒子,反正你不改进我就移步别家。
企业责任,应该倡导并奖励食品饮料企业回收自己的包装,有担当的企业家也应该这么做,我这样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自有选择。
管不了别人管得了自己吧,多少年前看过一句话说“日本主妇每天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垃圾分类”,我自己也一直努力,纸箱类是有人回收的,那就把包括小药盒还有服装标签以及压扁的牛奶纸盒塞到小纸盒满满的,玻璃瓶子没人回收,那就尽量自己用,装各种杂粮或者喝水用,过去是废品让小时工卖钱归她,酒瓶酱油瓶我自己开车送到废品站,现在攒到一起连同其他废品一起让收废品拿走,跟收废品说“我不要钱,但是玻璃瓶子你也别扔”。
如果分类有待各方完善,但垃圾减量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身边有榜样就要学习,曾经跟世纪城邻居(东风雪铁龙驻京办高管)去农贸市场买菜,她拉着车每到一处都跟商贩说“不要塑料袋”,五年来我也这样,现在中体奥园附近早市商贩全认识我,都知道我从来不要塑料袋,也是这样做的人太少啦。经常看很多人空手去早市,然后七八个塑料袋袋子提着蔬菜水果,其实买衣服的服装袋都可以装芹菜土豆萝卜啊!在外面吃饭,我闺蜜只用一张餐巾纸,从此我也尽量少用,她出门都自带水杯很少用矿泉水瓶,这个我也学了,瓶子怎么回收也是废品。餐厅各种打包盒也是少用,外出吃饭我经常会带个乐扣去。
后一篇:遛狗人,您能栓上狗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