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以上的医患纠纷源自沟通不畅。作为一个沟通专业人士,手中案例不仅来自一线医护人员,也有部分来自本人观察。凡是去医院,我会用心找典型,差的,好的。然后把它们写出来、讲出去。今天说一好的。
近日左眼胀痛,因父母有青光眼,不敢大意。上周五下午去协和眼科。30出头的男大夫,说话慢条斯理,语调温和,听着舒服,回答问题有耐心,交待事项也细致,即使说到医学术语,也不会让你云里雾里。开了验光、查眼压的单子,特意嘱咐我“交完费拿着这个单子去查眼压,然后再回来让我看一下”,别看这一句嘱咐,有大夫就懒得说,好像你就该知道。
促使我写这篇博文的,是下面的细节。交费回来,在楼道碰上这位H大夫,人家又指着测眼压房间告诉我:“就在这儿测眼压”,这一句话让我颇有感触:诊室之外,已经不是他的份内,而且我那样子也不象找路的,因为检查室就在门口,来看过病的人都知道。碰上别人,你问都可能不耐烦,更别提主动告知了。但是H大夫主动说了,因为你是他的病人……
别小看医生多说这两句,前一句交待,结果是双赢的:病人明白,医生也轻松,让病人跑来跑去的问好几遍,你不累吗?要变就医环境从噪杂到有序,医生语言的清晰、周到很重要;后一句更具人文关怀的性质,曾经有个打到法院的医疗官司,在调查取证阶段,就是因为当事医生主动上前问候“您现在身体怎么样”,一句话让病人撤销了诉讼。
曾经有医学生问我,医生怎样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我的回答是,把沟通法宝带身上,关键时刻说几句,到了法院的官司都能撤诉,更何况平日那些小吵小闹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