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五点半,快到家了,走到丁字路口人行横道,正要过马路,一中年妇女迎上来“同志,跟你打听点事”,曾经在长安街上,过马路时遇到问路的,我当时没理她,在车辆穿梭的路中央,停下来指路,双方都很危险。难道又碰上这样“冒险”问路的?她又接着说“这个老太太(走在她后边)来找她打工的儿子,没有找到,没有钱了……”
环顾左右车辆,我没法停下来听她说,只能向前走。她们没有跟上来……
过后我一直在想这件事,有点后悔当时没有给点钱。以往遇到乞丐,特别是老人、孩子、残疾人,我都会给,别说在中国了,在美国、澳门碰上了,我还给过钱呢。我不去想他们是什么人,是否背后有人驱使,即使以此为生,那也是一种极其悲惨、没有尊严的生活。给上一、两元钱,自己没什么损失,心里却好受些。但是这些人多是坐地行乞的,难道奥运会之后,坐地乞讨被整治掉,乞丐也转换生存方式了?
国家现在财政收入连年增长,社会保障体系能否再完善些?对于那些举目无亲、突然身无分文的外乡人,城市能够给予什么样的帮助?普通市民除了打开自己的钱包,还有没有办法,指引他们去找到政府救济的门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