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大家看法》:19位女企业家救助了22名贫困大学生,因为一年当中,有些学生没有与资助人联系,汇报学习情况,被认为缺乏感恩之情,有些人便停止了继续资助。
这几个大学生固然有不足,也许不善表达,也许因贫而自卑,也许担心主动联系之后被人家误以为又伸手要钱,无论怎样,没有主动沟通,都是失误。但是,贫困一定和偏僻、封闭有关,他们到哪里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怎么知道把内心的感恩化成短信或者是言语呢?
但是,慈善是什么?是要求回报和感恩吗?企业家是否也可以主动去和这些学生沟通呢,不仅在经济上帮助他们,而且在精神上鼓励他们发奋读书,改变命运,回报社会,让同一个蓝天下的孩子,都能享受到阳光的照耀,这应该是慈善的本质吧。
我不是企业家,但是关心公益和慈善。不仅在单位组织所有捐助活动中充“大头”,自己也常做些善事:捐助了三个失学儿童,一座母亲水窖,为地震灾区、病房里没钱过生日的、缺乏手术费用的孩子寄过钱……,仅收到过一个小孩寄来的一个成绩单,还有全国妇联的纪念卡,这些重要吗?只要钱寄出了,自己心里就有一种满足。
感恩之心,每个人都应该有。对于企业家,是把你从社会获得的财富用慈善等方式回报社会;对受助人来说,可以体现为将来对社会的回报,并非都要立刻对资助者本人返还什么。赞同主持人张绍刚说的:如果你在公交车上给人让座,对方没有说谢,你就让他起来吗?
记下《精品购物指南》众多名人对慈善的理解:
慈善是一种时尚,只有拥有慈善之心,才是真正的时尚;
慈善是一种责任,是每个人都必须要负担的责任;
慈善是我们(无论你是富人还是普通人)感恩和回报社会的方式;
慈善,做了就是善。
加载中,请稍候......